聽課收獲
其一:面對孩子發脾氣,自己常常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總喜歡與孩子掰扯對錯,試圖說服孩子是錯的,表明自己是對的。
“我們的目的是提高孩子情緒管理能力,而不是總陷在解決事情、處理問題上。”王紀瓊院長一語點醒夢中人。原來如此?。。?/p>
難怪學了好多課程依然沒有多大改變。原來一直處于“二貨家長!”的狀態。
二,家長情緒穩定,孩子內心安靜
昨天陪姐姐寫作業。5分鐘40道的口算題,只寫了21道。這實在讓姥姥大跌眼鏡,但并沒有起情緒。
“姥姥感覺這一次有些意外,再試一次看一分鐘能寫幾道好不好?”
姐姐歲不太情愿但還是試了試,這一次寫了9道題,自己也挺高興。
預計是每天60道題,但姐姐卻不想再繼續了。
“姥姥,我要寫字了?!?/p>
姥姥大致翻了翻寫字本,發現老師在幾頁空白處打了“?”
于是問姐姐:這個紅色的“?”是啥意思呢?
姐姐沒有解釋。再幾個空白處,撿著筆畫少的寫著。時而停停時而左顧右盼磨嘰得很。
姥姥原本在聽導師班直播課。
于是放下手機拿起書開始默讀。并暗自觀察著:
姐姐瞅瞅姥姥寫幾筆,再瞅瞅再寫幾筆,慢慢也安靜下來……
大人穩定孩子也會安靜下來;大人學習狀態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姐姐雙休日總是早起。今天6:10姥姥正在屋里晨練,姐姐推門進來,拿起書看了起來。
姐姐不喜歡朗讀。姥姥想帶動一下。于是也上床拿起姐姐語文書。
“姥姥小時候每天早上只要聽到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姥姥就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
現在姥姥就是大喇叭,“大喇叭開始廣播啦!”說著自顧自的開始朗讀。
一會之功夫姐姐就湊過來。
“來,你是小喇叭,小喇叭開始廣播啦!”
姐姐果然被帶動也讀了幾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