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內向者優勢》
作者:(美)馬蒂·萊利
《內向者優勢》這本書是美國心理學家、心理臨床醫師馬蒂·萊利的作品。他是一位專門研究內向性格的學者。他之所以一直對內向這個話題感興趣,是因為她本人就是個性格很內向的人。
在本書中,萊利對內向進行了科學而嚴謹的分析。她認為人們對內向的看法存在偏見。事實上只要運用得當,內向者在工作、生活中都可以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
第一,什么是內向?
內向是一種很普遍的個性特征,它不是一種疾病,也不等于孤僻、冷漠,但你也沒法改變它。
雖然科學家對于大腦的了解還非常有限,但是普遍得出的一個結論是,性格因人而異,并且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比如說,D4DR基因,也被稱為“尋求新奇的基因”,會影響人的性格。如果一個人的D4DR基因很長,這種人的性格偏外向。如果一個人的D4DR基因較短,性格相對內向。
除了基因不同,研究還發現,外向的人和內向的人在大腦血液流動的流量及方向上也不同。內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血流的方向也更加錯綜復雜;而外向的人血流的通路比較短,也不太復雜。因此內向的人大腦會比較敏感,更喜歡自己思考問題;而外向的人則更關注外部世界,喜歡從外面的世界去接受新的刺激。
第二,內向性格有什么優勢?
優勢有很多。比如說,內向者善于思考,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內向者還善于堅持,有耐心、能夠深入鉆研問題。
由于內向的人喜歡沉浸在安靜的活動中。這十分有利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并且由于他們不太需要經歷很多興奮刺激的事情,因此,他們也更不容易被紛繁嘈雜的外部世界所打擾,更能夠集中注意力做事。
第三,內向者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1.建立自信。
很多時候人們對自信有誤解,以一種外向的方式來思考它,覺得自信是建立在做事很快、獲得了什么成就、得到了什么嘉獎的基礎上的。但是那些東西其實都是你從外部世界獲取的東西,你很可能隨時失去它們。
心理學家芭芭拉·安吉麗思認為,人們不應該把自信建立在這些外在的事情上,而應該依賴于自己內在的本質,也就是:“你是誰”的問題。
內向的人更重視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更關注內心。與其讓內向者改變自己的習慣去迎合外向者的生活方式,不如改變你看待自信的方式。通過修煉自己的內在品質來建立自信心。
2.保持個人的節奏。
那這個時候,對于內向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加快步伐,趕上別人,而是確立好自己的節奏。這既能讓自己完成想做的事,又不會感到壓力太大或精疲力盡。
3.設立個人的邊界。
也就是說,在適當的時候,要學會說“不”。通常比較好的辦法是,你在拒絕別人的同時,也給對方提出一些他可能會采納的建議。你還可以制定一個訓練自己說“不”的計劃。多次訓練自己,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向他人說不,慢慢地,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在其他事情上也勇敢地說不了。
第四,內向者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具體關系?
社交:在你進入社交場合之前,你不需要一進去就像花蝴蝶一樣,到處打招呼,而是先花一點時間觀察一下四周,讓自己慢慢熟悉環境。你也可以一進去就選擇一個可以休息的位子坐下來。然后觀察一下房間里的人,找一下熟人,然后去跟熟人打個招呼。總之,盡量讓自己保持在一個舒適的、放松的狀態。
工作:很多內向者開會的時候看起來不太積極,是因為他們更喜歡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中,思考不同的觀點,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而這在開會的時候顯然沒法做到。
開會過程中,可以通過做筆記來幫助自己集中精力思考。同時,你還可以用一些方法,讓別人知道你在認真地聽他們說話,比如點頭、微笑,或者和同事互換個眼神。
同時,內向者要適當地做自我推廣,更積極主動地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動態。比如你可以主動讓領導知道,你對哪種類型的工作、項目和任務感興趣。不要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