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論語〉學習筆記425陽貨第十七24》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學習筆記】
今天是丙申年癸巳月甲寅日,四月廿六,2016年6月1日星期三。
一,孔子說:"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難得同他們共處的,親近了,他會無禮;疏遠了,他會怨恨。"
二,怎樣與家人和密切的人相處?
所謂交往密切的人,比如說工作中必須一起共事、每天接觸往來的人,特別是自己團隊成員。
我們常聽說"恩威并重"。這是權謀家的調調,很有市場,但是,請告訴我怎么做呢?細思深恐---這就是一句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好像很高明、好像很管用,但它就是個屁話!
請問,怎么做呢?要對人恩,要對人威?
三,對外要求,依靠制度、規范、條例、權責、流程,考核,獎懲,這些東西每家每戶都很全,很完善。我們似乎不缺這東西。
但是呢,它們要么躺在文件夾里睡大覺,要么人人捧在手里按章辦事算計得失。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兩種極端的現象?因為我們缺少做法!換言之,我們缺的不是管理學,缺的是領導力。
四,要求得不到實施,是因為要求根本不值得尊敬。
法家的做法是殺罰,秦始皇統一中國十四年后被掘了墳,十四年,是法家建國的壽命。
曲阜孔林有一個規定:孔家子孫未滿十六歲夭折,不可葬入孔林,因為還沒有為家、國、社會做出貢獻。
國家壽命,十四年!若是國家有宗廟墓園,也是不該遷進去。
這足以說明點問題了。
五,儒家的做法是什么呢?
莊以臨之,慈以畜之。
六,儒家做法,權謀家說法,有何不同?
1,儒家做法:莊和慈,都是要求自己,是對自身的言行和修養下要求。真要做時,我即刻就能開始做,不假于人。
2,權謀說法:控制別人,實際上毫無把握,一廂情愿的幻覺而已。或者視為一筆又一筆的交易。難道要跟家人和"自己人"做一輩子的生意嗎?
3,有把握的,還是自己的行為。對自己沒把握,憑什么要求別人就變得有把握了?那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等于是把問題丟出去,等于是把責任丟出去罷了。
4,明智的做法當然是把要求下給自己。只要求自己。絕不開后門。不給自己留余地。不給自己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以外的理由,半個也不留。
5,自己做到了,別人也會跟著做。自己沒做到,要求別人也沒用,還是做不到。
七,問題還是在自己身上。
要求自己做一些選擇,那是與過去的做法不一樣的選擇。
要求自己,不求他人。
這是唯一正確的做法。
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論語>》張居正著
《論語正義》劉寶楠著
《論語新解》錢穆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