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舅舅七十大壽,我來到母親的老家,湖南祁陽文明鋪新塘角村祝壽。從爺爺過世至今,已經超過十年沒來過這兒了。小時候來過幾次, 坐汽車,坐火車,再坐汽車,坐三輪車,還要走路一個小時,才能到達。
在我的印象中,這個老家一直都處于山窩窩里,來一趟是千山萬水 ,千辛萬苦。接下來表哥表姐和我們都結婚生子,掙錢養家 ,不是了不得的大事情,真是沒有往來。
這次過來卻是異常容易,早上我還送完兩個小孩上學,老公送我去輕軌站 ,從廣州南站坐高鐵到祁陽站,三個半鐘。到站后,表哥的車就等在那兒,開車回老家,四十多分鐘。
我不知道祁陽算是排在第幾線的城市,我也不知道它的GDP是多少,但它的縣城面貌倒是挺讓我驚訝的。寬闊筆直的大道,大氣的廣場,氣派的縣政府,雨后春筍般的高樓大廈,繁華熱鬧的街市。讓我看到了它的不凡實力 ,大城市機會多,小城市也后勁十足呢!
從縣城到鄉下,都修了不少路,基本上村村通水泥路 ,雖然只有六米寬左右,可是能通車就方便多了。鄉下的房子和山里的房子分得很散,但周圍的環境很好。有連綿起伏的山脈,滿眼的綠色,滿耳的蟲鳴聲鳥叫聲 ,深呼吸一口,滿滿的負離子如給五臟六腑做了個SPA。
雖然是山里面,網絡線號很強,村里面大部分都是50—80歲的老人,他們守著自家的院子,養著雞,鴨,魚。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著稻子,苞米,蔬菜。過著自產自足,自力更生的小農民生活。我們羨慕他們吃的是全生態無添加的綠色食品,呼吸著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他們羨慕我們住高樓大廈,一年幾萬幾十萬的年薪。
在農村,早就有電燈電話 ,自來水天然氣,山上滿山遍野的茅草和薪柴無人撿拾。我們在路邊田野里發現好的艾葉,采摘了一大袋,準備帶回去做艾葉粑粑。
路邊有太陽能路燈,田里有幾個農民在種檳榔芋,聽說是有老板承包了這邊的田地,85元/天請當地的農民種芋頭。仿佛又回到集體出工掙工分的年代,但現在是有說有笑,反而比一個人種田時更輕松,時間更好過。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沒想到土地也是如此。
農村現在的房子建得也很漂亮,像一棟棟小別墅,只是建議一樓千萬別鋪地板磚,水泥地和水磨石就可以了。鋪了地板磚的人都后悔了 ,經常要下田下地,鄰居間又互相串門? 衛生怎樣搞也搞不干凈。
我舅舅家還有三十年前的老灶臺,燒柴火和茅草,煮飯用電飯鍋煮,炒菜用柴火燒 ,好吃很多。這個老灶臺是很多人童年中溫暖的記憶,秋冬季 ,小孩子放學回家 ,肚子餓得很,母親就扒開灰堆拿出兩個煨熟的紅薯和芋頭。就著溫暖的火光吃著熱乎乎的紅薯,邊和母親扯兩句閑話,間或母親炒菜我添柴。現在已經很難得有這種灶臺了。
農村人擺酒都是在自己家里,房前屋后都擺上幾桌甚至幾十桌,雖然沒有酒店氣派,但是實打實的十大碗。雞鴨魚肉,蝦蟹茶酒應有盡有。親朋好友,村民鄰里 ,談笑晏晏,“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一樣那么熱情洋溢 ,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