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收場了鳳凰古城的旅行,我們即向西北沿省道S307行進至S102省道,并左拐南下,直至柞水溶洞。
前幾年我和同學一起登過秦嶺中的一座山,是從40米左右的海拔登到了700米以上,因此,眼前的電梯估摸著頂多20來層,覺來步行上山還可以承受,再說這樣子上山不是更有意思些嗎?所以,我們只購買了參觀票。
我們先是沿溶洞主入口的臺階上去到檢票口,就這些臺階粗略地估計也得有五十級上下,上臺階到一半時總覺得身子要向后仰,脊梁骨發涼,心里呀還不免有些恐懼,只是特別暗示下自己,這沒什么,是因為未攀扶手,臺階形成的坡道又有些陡的緣故,隨即會好很多,這些全是我的感覺,想來孩子和她姥姥上這臺階更是不容易了。
驗票后,我們算是正式開始了今天的溶洞之旅,人頭攢動,烈日炎炎,好在上山的階梯旁灌木蔥蘢、芳草芊萰,艷陽只是斑斑駁駁地透過來些,伴著草木氣息混和著的清新空氣,感覺還是很舒服的,我們五人便和著其他游客一起,要么扶著右手邊的鐵索,要么倚著左手邊的突兀石壁拾級而上,途中的幾個休息區都有停下來小憩,可全不是我要休息,更多是為了體諒孩子和老太太,于我個人而言,不停腳地登行到洞口是沒什么問題的。
終于來到了洞口,因洞口冷風習習,我們都因登行身子比較熱,所以先在洞口休息了一會兒,當間還輪換著拍了些背景為溶洞石刻的照片。之后,我就拉著迫不及待的孩子先頭穿過了狹小的洞口,哇哦!如同踏入了全新的詭譎世界,石筍崆愡,藍紫色的燈光交叉過渡,光怪陸離。隨著深入洞內,多處簇團嶙峋的石筍各具形狀,惟妙惟肖,似幻化般有趣。石筍表面看上去泛著玉石般溫潤的光暈,手指輕觸石筍,潤而不濕,孩子很是好奇地摸來摸去,我告訴她,石筍的表面覆著一層水膜,這水呀是來自地底深處的地下水。為了不讓她沒完沒了地問我,只好承諾回家做毛細管的實驗給她看,這才罷休。在洞內越是深入,石筍構造的景觀越是密集、奇異,尤其是移步到最大的洞廳內時,我們被這鬼斧神工般的石筍構造和氣勢非凡的宏闊空間所震撼。頂部的石筍簇鱗次櫛比地沿穹面垂下,參參差差的,有的筍柱甚至垂到了地面,如擎天柱般的筆直挺拔,表面水膜在藍紫色光的投射下,散射出琉璃般的質感和光亮,如天然的水晶吊燈一般,炫示著自己的獨一無二。看來這里就是柞水溶洞的主景觀了,既然來了,我們也就不吝嗇地請駐場攝影師拍了些以穹頂為背景的照片留作紀念。
之后,我們一行又信步前行,穿過了一條長長的人工斧銼的洞道后算是出了溶洞,洞外開鑿了不大的一片空地,供游客休息,扶住欄桿,極目遠眺,山巒疊嶂,碧翠綿延,不由人驚羨自然之偉力;若是低頭看去,恐高者定會眩暈,必回目辟之,真是個壁立千仞的絕崖,會有很強烈的俯沖感,著實叫人心悸。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大家籍著在洞內游玩的興奮勁兒,邊說、邊看、邊自拍、邊下山,不覺意就已出了山門,全然沒有嘗來下山難的滋味兒。這次的短途旅行算是結束了,從大家燦爛的微笑中我覺得應該都玩的挺盡興的,我的心里也就更有滿足感了。好了,不多說了,至于回家的路,就交給西柞高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