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紅樓夢》,就會有多層次的印象。第一層印象:寶玉、黛玉、寶釵之間的愛恨糾葛;第二層印象:俯視賈府,看盡人間冷暖,上至皇宮內院,下至鄉野民間;第三層印象: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第四層印象:盡人事,聽天命。整部書,曹雪芹先生沒有摻雜個人的偏好和態度,他如同一個沒有悲喜的旁觀者,冷靜真實地記下那段經歷。
為了還原那段經歷,他不僅采用時間推進法,記錄人物的變化過程;而且采取空間立體法,將某種人物分解為幾個不同的化身:比如黛玉和晴雯;或者寶釵和襲人。除了人物分解,還把人物置身于不同相處模式中,以熙鳳為例,與賈母相處模式,與王夫人(姑媽)相處模式,與邢夫人(婆婆)相處模式,與賈璉(夫妻)相處模式,與尤氏(同輩)相處模式,與李紈(妯娌)相處模式,與平兒(妻妾)相處模式,與賈蓉(族侄),與黛玉相處模式,與寶釵相處模式,與下人(鴛鴦、賈府老媽媽、興兒等)相處模式。這種相處模式都是依靠說話、做事體現出來的。最精彩的是:當相處模式面臨考驗時,他們的反應及手段。比如賈璉偷情時、比如賈母默許賈璉納妾時、比如王夫人對她懷疑時、比如邢夫人羞辱她時,等等。引出很多精彩故事:俏平兒軟語救賈璉、變生不測鳳姐潑醋、苦尤娘賺入大觀園、惑奸讒抄檢大觀園等。
鳳姐在書中剛出場時已經權傾上下,誰能體會她必須經歷一番驚心動魄才能站穩腳跟。第一:鳳姐名不正,言不順。她是邢夫人的兒媳婦,卻為王夫人當家;第二:鳳姐空降過來,招致明槍暗箭。王夫人放權的序列應該是李紈(長子兒媳),其次趙姨娘(同輩);第三:鳳姐的靠山不穩。她的靠山:賈母、王夫人都是耳根軟、心腸狠的人物。賈母和王夫人因為寶玉而同心同德,又因為寶玉的婚事彼此暗生嫌隙。鳳姐必須同時處理好這兩個靠山的關系,否則試看金釧的下場。
《紅樓夢》里既沒有白玉無瑕的圣母,也沒有一無是處的賤人。即使多數人討厭的趙姨娘,她也有自己的光彩和緣由。首先她是賈政的屋里人,根據賈母的一貫標準“賢妻美妾”,趙姨娘年輕肯定漂亮;其次,她養育一雙兒女:探春、賈環;最后,她跟賈政、王夫人時不時告狀,而且偶爾還會奏效(書中都有交待)。趙姨娘有這些優勢,肯定會作妖;如果她不作妖,不為賈環爭取利益,難保以后的日子怎樣。同族中落魄的賈蕓就是一個例子,當年他的爺爺和賈政就如現在賈環和寶玉的關系。
另外,《紅樓夢》采用大量的對比手法,比如賈府三姐妹:迎春、探春、惜春,她們沒有特別的受寵(迎春之父賈赦,不招賈母待見;探春之母趙姨娘,不招賈母待見;惜春之兄賈珍,不招賈母待見)。賈母位于賈府的權貴鏈頂端,她掌管著每個人的榮辱尊卑。三春姐妹的最初境況相差無幾,都是存在感不強的邊緣人物,然而,最后探春卻逐漸勝出,協理榮國府。她如何一步一步贏得自己的尊嚴和體面,書中寫得絲絲入扣。有人認為她冷酷無情才會勝出,可是惜春對待自己的丫環入畫更無情,對待自己的兄嫂更冷酷,依然是個邊緣人物。可見,冷酷無情不是探春勝出的重要因素。
書中最精彩的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機和立場,在優勢、劣勢、風險、機會的博弈中,有的勝出,有的敗落。不管怎樣,正冊十二釵、副冊十二釵、又副冊十二釵都屬于薄命司,因為他們所處的賈府正處于不可避免的沒落之勢,每個人都無法幸免。這也是整部書立意高明的地方。故事沒有朝代年月可考,這也是此書的高明之處,故事可以超越時空,保持真實生動,即使現在讀來,依然讓人心驚膽顫,不敢褻瀆。
《紅樓夢》原稿只有八十回,卻幾乎講完了整個故事。接下來我斗膽講解一下紅樓夢,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一下故事的發展,人物個性、成長歷程,復雜人際關系下的博弈,同樣個性、不同身份下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