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作者: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作者: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和柳永一樣,都是婉約派的詩人,但是兩人寫的《蝶戀花》卻不是一個情況。柳永是與意中人走散,客在他鄉,心中思念,而晏殊是被女朋友甩了,這讓晏殊十分痛苦。在這首詞中,晏殊通過寫景物烘托自己心中的悲戚。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在一陣愁慘的煙霧之中,蘭花沾著露水如同在喝露水一般。
羅幕中透著秋日的的輕寒,一雙燕子飛去了。寫到這里,可以看出晏殊對于“女朋友”離開的不解,自己如同飲露的幽蘭芳草,但是為什么你要和別人跑了呢?你真的很不理解我啊,心中漸漸泛起了絲絲的悲涼。于是又寫到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地穿過窗戶一直照到了天亮。看著昨夜被凄冷的西風吹落的樹葉,詩人一人登高,望盡天涯盡頭的道路,如同兩人的感情,走到了盡頭。想在給自己的心上人寫一封信,但是山高綿延,碧水無窮,而我卻不知道這樣的天地間,心上人的落腳地址,這封信又該寄往何處。
晏殊的這首詞是典型的婉約派作品,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詞中寫出了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雖然是一首婉約詩,但是很大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婉約詩。晏殊利用秋日的悲涼之景,塑造了一個詩中“失戀”男子的形象。晏殊這首詞的出彩之處在于“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同時包含了兩人在一起的回憶片段。從“昨夜”到“獨上”再到“望盡”,一如自己和心上人,回憶里只有悲涼。這三句雖然看不見離愁,但是感情細膩且悲傷,卻也不頹靡。語言也洗盡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蝶戀花·春景
作者: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結語
柳永寫詞,是因為遠在他鄉漂泊,心中思念,因此寫詞懷人,表達的是對意中人的思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比起說失戀,不如說是“癡人”,說起來柳永也算是古今不曾多見的多情郎。
晏殊的詞寫的是心上人和別人跑了之后的傷心之情,晏殊是真失戀,心中悲苦萬千,但是卻又不埋怨心上人的做法,只是不理解她為何這樣做,在詞的最后,晏殊還想寫信給自己的心上人,無奈卻不知道寄去何處。
蘇軾的這首詞寫的不是情愛,而是仕途。蘇軾自比多情行人,君主如同深墻的無情的少女。蘇軾從沒放棄過實現自己的抱負,然而經歷過一系列打擊之后,總結出多情總被無情惱這樣的道理,心中的愁是為未來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