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有多少清北學生在轉專業,你就明白為什么說專業比學校重要?
大一轉專業是大學生人生的第一道坎
中青報的一項調查顯示,79%的大學生都想過要轉專業,其中,48.6%的學生會將想法付諸實施。歷史數據顯示,大學生轉專業的成功率僅有16.2%。
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國內TOP2高校轉專業的情況。2020年,北京大學本科招生計劃3725人,實際錄取3673人,但到校報到的卻只有3660人。也就是說,當年被錄取的新生中,共有13人沒有到校報到。
這可是全國學子夢寐以求的北大呀!至于放棄北大的原因,用腳思考都知道,十有八九是因為考生對專業不滿意,復讀或者出國去了。
再來看看北大隔壁的清華大學本科生轉專業的情況。2020年,清華大學共有47個專業投放了轉專業的計劃指標,各院系計劃接收轉專業人數690人,而申請轉專業學生人數是5030人,計劃接收人數與申請轉專業人數比是1:7.3。
據清華大學官方公布的數據,2020年,學校錄取本科新生3500人,2021年大一結束時,校方開放的接收轉專業計劃指標為715人,轉專業學生人數占年級本科生總人數比例達到20.4%。
事實上,轉專業只是高校為學生提供了一次改變人生路徑的機會,但轉專業的條件十分苛刻,首選大一學生原來所學專業的總成績必須排名專業前10%-20%,其次還要參加轉入院系的筆試和面試。
申請轉專業的學生,大一期間不僅要學好自己本身不喜歡、想逃離的專業,還要準備目標專業的專業基礎知識,學生往往心力交瘁、身心俱疲,難度可想而知。
即便順利上岸,但多數情況下,轉專業都會是降轉,即降一級重新學習新的專業,成為一名“留級生”。轉專業的學生雖然實現止損,但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十分慘重。
復讀退學換專業的學霸越來越多
2008年,青海省周浩同學在高考中發揮出色,以660分的高分成為青海省高考理科第5名。與許多家長一樣,周浩的父母也有一個清北夢。
周浩的夢想是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但他的父母毫不顧及他的想法,一意孤行。最終,周浩拗不過父母,只好報考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專業。
2011年,感覺學習生活十分痛苦,周浩最終決定從北大退學,選擇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學習數控專業。
父母干涉孩子專業選擇的案例不勝枚舉。2019年,河南考生進入上海交大后發現,自然科學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一個月后,他直接選擇退學。
該考生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完全聽從了父母的意見,報考了上交的自然科學實驗班,而未堅持自己夢想的物理天文專業。復讀一年后,該考生2020年順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科實驗班(航空航天類)錄取,圓了自己的夢想。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考生廖弘毅被清華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錄取。廖弘毅高二參加信息競賽獲獎,以“無條件一本錄取”的優惠錄取條件被清華大學錄取。
大一時,廖弘毅決定轉專業。但在高手云集的清華大學,想要從材料學等冷門專業轉到熱門的計算機專業難度太大,廖弘毅選擇了自己家鄉的電子科技大學。最終廖弘毅如愿以償,從清華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降轉到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學習。
據一項對全國高校的調查顯示:42%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如果可重新選擇專業,65.5%的學生表示將重新選擇。
對絕大多數畢業生來說,專業將決定未來涉足的行業,甚至決定自己的人生走向,志愿填報和專業選擇非常重要。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避免走彎路,甚至誤入歧途。
關于專業與高校選擇,你怎么看?歡迎評論、轉發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