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阿姨真是一輩子活在風口浪尖之上。
中學時代,就“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上演了驚世駭俗的師生戀,對她向來不甚滿意的父母,當然無法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家中,并且在他們以及所有圍觀群眾的眼里,這肯定不是十幾歲的女孩子的錯,定然是老師對學生的圖謀不軌!結局當然是以對老師的懲罰告終,據說,那個可憐的老師,被發配到鄉下去教書,一輩子昏昏噩噩。不知道《窗外》之后,瓊瑤是否想過補償一下那個欣賞她才華的老師,這件事,從一個讀者來說,我一直覺得這不是一個人的錯,老師也挺無辜的,只是生不逢時罷了。
做父母的,都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問題的,孩子們犯再大的錯,都是可以原諒的。所以瓊瑤之后結婚,是他們所希望的吧!也許他們覺得,走入婚姻,一切就可以穩定下來,生活就沒有什么驚濤駭浪了。
可是,他們不曾了解,他們的女兒,有著怎樣豐富豐厚的情感,即使是一邊照看孩子,一邊爬在床邊寫字,也能家喻戶曉,影響力擴展至兩岸三地。
至少,于我而言,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就有瓊瑤小說的熏陶。“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等等,即使早已過去十幾年,依然能脫口而出,絕不是語文老師的教導,而且瓊瑤阿姨的功勞。
當然了,近些年,說她三觀不正的人越來越多,《新月格格》《一簾幽夢》被批評的最多———其實我還挺難過的,因為《一簾幽夢》曾經非常喜歡,至今都覺得費云帆是暖男代表。可是又覺得網友們的分析也很有道理,畢竟,有一部分作品,確實是她某個階段的情緒表達。
早些年,葉傾城的《薄命憐卿甘做妾》就說過,在平鑫濤尚未離婚的時候,她的作品里,那些插足別人婚姻的女子,都是被迫無奈的,那個出軌的男人也是非常痛苦的,而原配夫人,是清一色的崇高圣母,甘愿接受“兒女共事一夫”的現實。典型的代表好像是《碧云天》《一顆紅豆》。而在僵持八年后,她終于與平鑫濤結婚,之后,她的作品里,愛情是兩個人的至情至誠,再容不下第三個人。最明顯的是火遍大江南北,至今難以超越的《還珠格格》,晴兒再美好,不能在紫薇和爾康之間有一點位置,否則紫薇寧可“與君絕”。小燕子更不必說,永琪貴為皇子,也沒有三妻四妾的想法,而是要“一生一世一雙人”,所以寧愿放棄身份地位,隱居鄉野。這也是瓊瑤對婚姻的態度吧!
而今,行至暮年,佳人佳話,在文壇影壇五十多年,因為一樁治療的分歧,這段婚姻終究蒙塵。議論紛紛而生,很多人批判她當年插足,致使平鑫濤離婚,現在是咎由自取。可是,真的是她單方面的錯嗎?為什么在這樣的事情上,人們總是更多的批判女性呢?如果一個男人定要拋棄妻子,絕不是因為狐貍精勾引了他,而是他自身缺乏責任心,不能正確的對待婚姻和家庭。無論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去追求瓊瑤,愛情也好,前途也罷,他都辜負了結法妻子和孩子,世人應該針對的是那個躺在病床上引起糾紛的平鑫濤,而不是同樣老之將至的瓊瑤吧!
一輩子活在傳奇之中的瓊瑤,也許早該聽聽三毛的話——不要掉到自己的陷阱里去,嫦娥應悔偷靈藥,高出不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