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冬意漸濃,這兩天,你睡的好嗎?
? ? ? ?寒意漸深,這兩天,我睡的不好。不是因為加班,也不是因為失眠,而是因為壯壯小朋友長大了,開始試圖用大哭大鬧耍脾氣的方式解決問題了,而我和壯爸堅持不妥協(xié),于是,連續(xù)兩天的凌晨三點多鐘,上演了兩場哭鬧大戲。(打擾了鄰居也內心深表歉意)
? ? ? ?說實話,看他哭到聲音嘶啞,氣的床上打滾,內心無數次想:算了吧,干脆由著他吧。好在壯爸和我一樣堅定,于是,我們兩個默契地互相給力,終于堅持到小家伙哭累了,趴在我的懷里睡著了。
? ? ? ? 為人父母,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光有愛是不夠的。因為如果只有愛,我們就會任由他們想怎樣就怎樣,不用考慮規(guī)則,不用考慮他人的感受,如此,怎樣在社會上更好地與他人共處?
? ? ? ?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曾經在他的講座中談起過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四個青少年了解到法律對未成年人犯罪很寬容,而且不會判死刑,于是決定綁架勒索。結果,他們在綁架了一個同學之后,因為無法控制局面將其殺害。在法庭上被宣判時,聽到法官果然沒有給他們宣判死刑,四人相視一笑,這一幕被記者抓拍到之后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大家不禁思考,這些孩子是怎么了,為什么一點悔意都沒有?
? ? ? ? 記者后來采訪這四個孩子的父親的時候,發(fā)現,他們的家庭都很圓滿,沒有離異現象,也都是親自撫養(yǎng),沒有留守情況,可是為什么這幾個看起來正常家庭的孩子會這樣呢?從四個父親的表述中,李教授發(fā)現四個父親都說:這孩子管不了,怎么說都不聽,說不去學校就不去學校,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他們實在沒辦法。可是,他們?yōu)槭裁礇]辦法呢?難道這些孩子從生下來就管不了嗎?當然不是,是因為家長能管的時候沒有管,等他們長大了,腿腳硬了,想管的時候管不了了。
? ? ? ? 那什么是該管的時候?一般來講,孩子三歲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加強了,想得到什么東西就一定要得到,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做,這個時候,就是管教的最好的時候。這個管的含義是家長要開始拒絕孩子,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著他。要讓他明白,有些事情破壞了規(guī)則是不能做的,有些事情影響到了別人是不能做的,有些要求不合理也是不會被滿足的。
? ? ? ?同時,在拒絕的時候也不能妥協(xié),特別是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趴在地上哭鬧打滾的時候,父母更加不能妥協(xié)。因為一旦妥協(xié),孩子就會發(fā)現,哭鬧這一招是有用的,是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任性的性格,這種任性的性格一旦養(yǎng)成,進入青春期后,稍不稱心就有可能離家出走,或者以自殺相威脅,那時候,父母會非常的被動和無助,因為,我們的愛,已經成為了他們達到目的的籌碼。
? ? ? ?那遇到孩子撒潑打滾怎么辦呢?(壯壯最近喜歡用這招,最后都是自己爬起來)總體來講,我們要溫柔而堅定,具體怎么操作呢?,五個“不”送給大家!
? ? ? ?第一、不打罵。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看到孩子發(fā)脾氣、耍情緒,自己也隨之發(fā)脾氣,開始打罵或者指責孩子,那和孩子有什么區(qū)別呢?所以,我們要冷靜下來,保持情緒穩(wěn)定,用智慧來應對孩子,
? ? ? ?第二,不相勸。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我們越勸他,他越是覺得我們有求于他,于是只會哭的更厲害。所以,不勸他。告訴他,想哭你就哭一會,想趴地上你就趴一會兒,等你哭夠了,趴累了,可以自己站起來!
? ? ? ?第三,不講道理。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我們說的道理他根本聽不進去,所以,不要講大道理,我們說的越多,他越反感。沉默是金。
? ? ? ?第四、 ?不要離開。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如意我們把他們自己丟下,他們內心就會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懷疑我們不愛他們了,并隨之產生一份恐懼感,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可以坐下來,默默地看著他們鬧就可以了。
? ? ? ?第五、不草率結束。孩子不哭了,爬起來之后,我們要告訴孩子,他這樣做是錯的,以后遇到事情要大膽溝通,不能撒潑打滾。同時告訴他為什么不讓他做,雖然他有可能聽的不是很懂,但只要我們說了他就會聽進去,隨著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自然就懂了!
? ? ? 《愛子有方》全國已經講了十期了,課程結束之后問我問題最多的是青春期孩子和大學生孩子的父母,對這些家長的問題,我回答最多的三個字是:慢慢來。因為這哪是現在的問題,只是六歲之前遺留下來的問題顯現出來了而已。很多的時候,我們覺得五六歲的孩子太小,說什么也不懂,干脆由著他們吧,長大了就好了,更安慰自己說:“樹大自然直”,可是真是這樣嗎?
? ? ?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新聞,北京一個初二的孩子因為在網吧通宵一夜沒回家,第二天回來后,母親非常生氣,就罵了她一頓,結果,女孩就服農藥自殺了。聽起來多么不可思議,可這卻是真實的事件。因為父母過于寵愛,舍不得說不,導致她任性地用父母的愛威脅父母,最終喪失了自己的生命。
? ? ? ?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案例,卻也的確有很多的孩子一不開心就要離家出走,再不開心就要跳樓自殺,這難道不是任性的結果嗎?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一但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經歷過父母的拒絕,養(yǎng)成了任性的性格,到了青春期之后就容易一意孤行,或者膽大妄為,作出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真到那個時候,父母想要去改變孩子就真的很難了!
? ? ? 所以,愛孩子,一定要學會拒絕,堅守規(guī)則。因為,自由和規(guī)則是智慧父母的兩只手,不但要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