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秦皇漢武”,漢武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地位和貢獻就不用說了,那是眾所周知,如雷貫耳啊!而俄羅斯的彼得大帝那在俄羅斯歷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是俄羅斯帝國時期的開國皇帝,帶領俄羅斯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可見彼得大帝對俄羅斯的巨大貢獻也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這兩位亞、歐大陸各自的大帝在晚年時期都有逼死自己皇太子的經歷,導致最后都面臨帝國繼承人的問題。漢武帝逼死太子劉據和彼得大帝逼死太子阿列克謝他們在過程和原因上都有相同點和不同點。
漢武帝太子劉據的背景
漢武帝的太子劉據是皇后衛子夫所生,七歲時被立為皇太子,性格仁慈、為人寬厚、溫和而謹慎,結交賓客不問出身。漢武帝對劉據抱有很大的期望,很注重培養自己這個接班人。劉據也經常在漢武帝不在皇宮出去游歷時代為處理各種事務。漢武帝在施政方面用法比較嚴厲,常常任用的是一些嚴刑峻法的酷吏,這就和劉據寬厚的性格融合不到一塊兒。
劉據經常勸漢武帝用法不要太嚴,還經常將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一些人和事進行平反,漸漸地劉據就和漢武帝的治國思路和理念不在一條線上,而那些執法嚴厲的大臣對于太子的理念和做法也是越來越不認同,甚至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還在漢武帝面前說劉據的壞話,時間一長漢武帝和劉據之間就有了隔閡。
彼得大帝太子阿列克謝的背景
彼得大帝的太子阿列克謝是彼得第一任皇后費奧多羅芙娜所生。費奧多羅芙娜是一個既虔誠又保守的目光短淺的人,而彼得大帝是一位開放的改革君主,喜歡學習新鮮事物。費奧多羅芙娜和彼得大帝永遠不在一個頻道上,他們的婚姻很不穩定。公元1698年,在阿列克謝八歲的時候,彼得大帝和費奧多羅芙娜離婚,并強行把她放逐到修道院去。阿列克謝主要是由他的姑姑撫養長大。
阿列克謝思想守舊的母親及其身邊的弄臣對阿列克謝的影響很大,而彼得大帝大部分時間都忙于與奧斯曼人和瑞典人作戰,基本上很少與阿列克謝相見,更別說教育了。因此從小阿列克謝身邊就圍繞著一批保守派的人,他的思想也漸漸趨于保守,成年后他的思想和行為與當時彼得大帝的改革運動完全相悖,他們父子的關系也存在著很大的矛盾。
漢武帝太子劉據被逼經過
偉大的帝王都曾追求過長生不老,漢武帝也不例外。漢武帝晚年因為他求仙問道,所以所謂的神仙術極其盛行,“巫蠱之術”也伴隨而來。所謂“巫蠱”就是找個木頭人刻上你憎恨的人的名字,然后挖個坑埋了,以便達到詛咒那個人的目的。
漢武帝晚年巫蠱之禍頻發,不知道是漢武帝一生征戰殺的人太多,還是人老了就很多疑。漢武帝60多歲時有一天睡覺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拿劍砍他,醒來之后,朦朦朧朧看見一個男人從門口逃了出去,于是漢武帝下令在宮中搜捕。侍衛們搜了半天,一個鬼影都沒有,漢武帝不相信,命人斬了搜捕的侍衛,換人擴大范圍重新搜捕,甚至將長安城搜了遍,可就是沒有找到他要找的人。漢武帝漸漸認為那個拿劍砍他的就不是一個人,而是妖魔鬼怪,因此漢武帝決定向妖魔鬼怪開戰,巫蠱之禍也由此開始。
漢武帝把對付妖魔鬼怪的事交給了一個叫江充的人,江充利用職權打擊異己,制造了許多冤假錯案,一年時間因巫蠱之禍無端被殺的人就有數萬人之多。太子劉據對此極其反對,對于江充這個只會拍皇帝馬屁、喜歡告密的奸詐小人也是非常厭惡。江充也知道劉據對自己的敵意,他想如果漢武帝去世,劉據繼位,那他肯定沒好果子吃,還不如想辦法先下手為強。
江充決定利用巫蠱之事對付劉據,他以搜查巫蠱為由,到太子東宮大肆搜查,令人驚訝的是,在東宮挖了幾天,還真讓他挖出了東西,劉據看到之后也是驚得一身冷汗,整個人都懵了。冷靜下來之后,他知道有人在誣陷他,但是此時漢武帝在甘泉宮,誰都沒法見到,他也沒法去解釋。
劉據想到前期巫蠱之禍牽扯到了自己兩個妹妹,最后的結果也是被處死。他不想就這樣束手就擒、死的不明不白,就病急亂投醫采納了他的家臣出的餿主意,那就是冒用朝廷的符節收捕江充極其黨羽,然后立馬處死,再向漢武帝解釋。
當捕殺了江充等人后,劉據調出武器庫的武器,調動長樂宮衛隊,發布告說江充造反已被誅殺。漢武帝在甘泉宮聽說消息后,立即下詔讓丞相劉屈氂調動軍隊捉拿劉據。劉屈氂是漢武帝的侄子,對漢武帝很忠心,他帶領軍隊與太子劉據的東宮士兵在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展開了戰斗。戰斗持續了四天,劉據一方死傷慘重,無辜百姓也死傷不少,劉據逃出了長安城。
漢武帝從甘泉宮回到長安后,對太子余黨進行大清洗,一時間長安城簡直成了地獄。對于兒子劉據,漢武帝也是痛下殺手,下令不論死活,抓住劉據都有封賞。為此誰都不敢替太子說話,有一兩個為太子求情的,漢武帝也是視而不見。
劉據帶著兩個兒子逃到長安城外一戶窮苦人家里住了下來,他給自己的一個朋友寫了信,打算去投奔這個朋友。結果傳信的人舉報了他們,當地縣令立即帶兵包圍了他們,劉據一看逃生無望,就回到房里,關上房門,上吊自殺了。
彼得大帝太子阿列克謝被逼經過
彼得大帝認為長子阿列克謝雖然是帝國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但是他太不像自己了。阿列克謝懦弱、膽小、沒主見,不學習,思想僵化,經常和那些頑固的守舊派混在一起,反對彼得大帝的改革,嚴重影響俄羅斯帝國的發展與強大。
然而阿列克謝畢竟是帝國繼承人,是彼得大帝的親兒子,彼得大帝還是讓人好好的教育和培養他,希望他努力上進,成為一名合格的繼承人,但是事與愿違,阿列克謝根本就不關心國家大事,他除了飲酒和玩樂,只對神學感興趣。
彼得大帝在外征戰時經常會給太子阿列克謝寫信,教導他要關心國家大事,做一個合格的儲君,有時候還會安排一些任務,阿列克謝總是以身體不舒服為由推脫。1715年11月彼得大帝給阿列克謝寫了一封信,信的最后警告阿列克謝如果還是游手好閑,不關心國家大事,他將剝奪阿列克謝皇位的繼承權。
阿列克謝看完信后立即找親信商量,商量的結果是太子以身體弱為由,自愿放棄皇位繼承權。當彼得大帝收到阿列克謝的信時,氣得一下就病倒了。彼得大帝認為這不是自己懦弱無主見的兒子的本意,就再次寫信詢問,阿列克謝為了讓彼得大帝相信自己無意繼承皇位的誠意,就告訴自己的父親,他愿意出家為僧。后來彼得大帝要去荷蘭,出發之間與自己裝病的兒子進行了深刻的談話。阿列克謝堅持說出家是自己的本意,彼得大帝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自己的兒子,竟然如此的軟弱不思進取,彼得大帝臨走之前給兒子6個月的考慮時間,讓他想清楚出家和繼承的問題。
彼得大帝走了之后,阿列克謝覺得沒人再能管他了,他就又回到了他那花天酒地的生活中去。1716年8月,彼得大帝寫信讓阿列克謝把考慮的結果送到他當時所在的哥本哈根去。這給阿列克謝提供了逃到國外去的機會,于是他對朝臣們說他要去找他父親,實際上他逃往了奧地利。他計劃等父親死后,請奧地利軍隊護送自己回國登基。
原來阿列克謝并不是要放棄皇位繼承權,他只是不愿意接受彼得大帝的改革思想,不愿意去執行父親新的歐洲化改革政策。阿列克謝希望有朝一日他掌權后,俄羅斯帝國重回傳統時代,然后他可以把自己的母親從修道院里接出來。為此他的身邊有一大批頑固守舊的追隨者。
阿列克謝出逃后,流言蜚語在俄羅斯滿天飛,民間都認為是彼得大帝的暴虐將太子逼走了,各地支持阿列克謝的信徒開始發動反政府暴亂,連一些軍官們也達成了秘密協議,打算在彼得大帝回國時將其殺掉。
面對國內對父親的圍攻,阿列克謝是異常興奮,他寫信鼓勵國內的暴亂分子,給他們表示一旦暴亂成功,他就會回國繼位。然而彼得大帝很快在奧地利找到了阿列克謝,并且以武力威脅奧地利放棄對阿列克謝的保護,阿列克謝被彼得大帝帶回俄羅斯。
回國后經過對阿列克謝隨從和同黨的審訊與調查,彼得大帝得到了阿列克謝與其支持者同謀的信件,知道了阿列克謝制造叛亂、借兵回國登基的密謀。最后彼得大帝批準了對阿列克謝的死刑判決。
劉據和阿列克謝被逼事件的相同點
劉據和阿列克謝都是皇太子的身份,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同時他們要承擔和承受的都要比一般人要多。
劉據和阿列克謝都不贊成自己父親的治國政策,都想以一己之力去改變,結果都引起了父親的不滿。
劉據和阿列克謝都是最后鋌而走險,想通過武力去解決問題和矛盾,結果以失敗告終,丟失了性命。
漢武帝和彼得大帝都是歷史上偉大的帝王,他們的光芒太耀眼,完全蓋住了自己的繼承人,他們的繼承人注定只能活在他們的光芒之下。
劉據和阿列克謝被逼事件的不同點
劉據基本上是被人陷害,又無法向自己的父親申訴才被逼起兵的。而阿列克謝是不愿意接受父親的改革思想,才主動發兵準備武力奪權的。
劉據的個人品質沒有問題,寬厚仁愛,也關心國家大事,做事盡職盡責。而阿列克謝為人軟弱又奸詐,不思進取,思想保守,不關心國家發展,沒有肩負起自己作為太子的責任。
劉據自始至終只是想尋求一個與父親溝通的機會,向父親解釋,并沒有想去弒父奪權。而阿列克謝從一開始就計劃要武力奪權,至于弒不弒父還真不好說,畢竟他從小就恨他的父親,恨他父親對他和對他母親的無情。
漢武帝不信任自己的太子,遇事不做深入調查,偏聽偏信,釀成悲劇。而彼得大帝不注重太子從小的培養、關心和溝通,只是一味的要求太子順從,結果造成太子的反叛。
總結
歷史上的許多事情都有相似點和不同點,不管是中國歷史,還是外國歷史。漢武帝時期與彼得大帝時期雖然相差1800多年,發生事情的地點也相距甚遠,但是也有許多雷同的地方。其實這兩件事對于兩位偉大的君主來講,可以看作是他們與自己孩子相處有問題,對自己孩子教育上的失敗,值得我們現代人反思和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