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國慶七天長假了,對于忽然多了七天空閑的時間,你是怎么安排的呢?
對于時間,我們是否想過自己對待他的方式呢?
今天我來說說我對時間的態度吧。
1.對碎片化的時間斤斤計較
碎片化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很有價值的事情。
比如:
5分鐘的時間可以回復讀者留言;
15分鐘的時間練習一幅簡筆畫;
25分鐘的時間可以速讀一本實用類圖書;
我還喜歡同時做體力活和腦力活。
比如:
做家務的時候聽羅輯思維;
刷牙的時候聽蕭秋水老師在喜馬拉雅知識管理課程。
即使是在洗澡,也一定不能讓自己的耳朵停下來;
這時候聽聽得到的每日知識片段,能了解很多好玩有趣的知識碎片。
2.及時復盤
做一件事情,無論失敗或成功,都重新演練一遍。
前兩天帥Sir到無錫,我下班后才從鎮江出發,高鐵過去見他。
吃完飯又在星巴克聊了很久,作為英語培訓界的大神,他給了我很多建議和提問。
他一邊說,我一遍用surface 畫,慢慢就有了幾頁草稿。
當晚我在回鎮江的高鐵上開始復盤。
因為我知道,這幾張草稿如果明天早上再看,就什么都忘了。
根據遺忘曲線,9個小時一過,我能記住的只有35%了。
所以我在高鐵上拿著那兩頁電子版的參考,開始重新畫,整理成一頁一頁的內容。
然后發給帥Sir看,他又對我的復盤的內容做了一些補充。
你看,如果我不及時復盤,我們兩個就聊嗨了一場而已,什么都沒有產出。
注明:復盤的方法,可以參考《復盤》這本書。
3. 想得少,做得快
我們總是在想怎么做這件事情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但是以我做產品和自我學習的經驗,我們應該想得快一些,做得更快才行。
比如寫作,你還在猶豫要寫什么,別人喜歡什么。
而我會簡單對熱門的新媒體寫作主題做了一下分類:
生活,愛情,理財,職場,健康,學習,語言,時間管理,溝通,閱讀··· ···
然后告訴自己別想了,先這么多,然后開始寫吧。
接下來其實很簡單:每個主題都去試試寫一兩篇。
試著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或者是分享一下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經驗。
最近有一本書叫《逆向管理》,推薦讀一下。
它突破了傳統的“先思考,后行動”的舊思維,提出了全新的“先行動,后思考”的理念,
我覺得講得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了。
4.給自己的時間定價
如果在糾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說明你的內在驅動力不足以驅使你去行動。
那不如看看外在驅動力能不能幫你做決策,比如給自己的單位時間定價格。
你一個月工資是8K,那意味著你每月工作22天,每天8小時工作的價值是400左右。
所以你的單位時間價格是200/h。
一旦對自己的時間有了成本意識,那時間就會好好珍惜了。
你不是想掙更多的錢嗎?
我也想葛優躺,我也想國慶節好好放松。
但我現在一無所有的,我能把我唯一擁有的時間也浪費掉?
所以你能理解為什么我周末基本不休息了吧?
因為我的時間成本太高了,逼著我去做時間管理。
5.設定期限
上周在廣州做簽售,剛好有空閑,老顯來找我吃飯,我說可以,但是我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
去無錫見帥Sir的時候,我也提前明確告知,幾點到,幾點我會結束。
設定期限,可以讓對方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也讓自己能夠對自己的時間掌握主動權。
大家提前說好,互相尊重,才能愉快的玩耍。
交朋友是這樣,對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一旦開始就要限定時間完成。
遙遙無期,也就是無限地拖延了。
所以超過期限沒有完成,那就放棄。
因為不珍惜,所以不值得擁有,不是么?
小結
對待時間的方式,決定了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個世界很公平,因為我們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
但是我們每個人用這個時間做的事情不一樣,我們利用時間的方式決定了我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個國慶,我要去上海跟李海峰老師學習DISC;
然后飛山東威海找幸福進化俱樂部的易仁永澄老師學習課程開發。
END.
我是彭小六。
在三線城市生活,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知識服務工作者。
讀完我的文章如果有收獲,記得打賞、關注和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