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智能科技的發展帶來的最大變化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點便是以智能科技為載體的智能硬件的普及,而智能硬件影響人類生活的最直接體現便是能夠真切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并帶來一種與傳統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體驗。
蘋果通過iWatch將原本只能通過電腦、手機等手持設備控制的行為轉移到了穿戴設備上面;天貓盒子、小米盒子等智能盒子將原本實時播放的電視節目儲存在硬盤里,變成了人們可以循環播放的節目;熊爸爸用智能的發熱設備將原本需要煤電的取暖的方式變成了依靠紅外線取暖;智能交通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通暢;智慧醫療則讓我們原本的看病難,看病煩的痛點一一解決,最終讓去醫院看病變成了一個輕松暢快的過程……
智能科技的發展正在一步步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們很少覺察,但它卻真切存在。然而,從智能科技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他們的發展步伐似乎非常緩慢。雖然有些智能科技已經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但是在改變人們生活的路上卻顯得有些步履蹣跚。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的智能化水平更是處在一個相對低級的階段,很多優秀的智能科技都是國外一些先進的科技公司研發出來的,國內的智能企業通常會利用購買專利或版權的形式直接將國外的智能科技適用到實際的生產過程當中。
國內智能科技發展的方興未艾只是當前我國智能科技發展的一個方面,而廣大用戶對于智能科技的接受程度則更加加劇了目前的這種狀態。對于智能科技,雖然人們都抱有很強的期待,但是等到智能科技真正到達他們身邊的時候,用戶往往會被智能科技的高價格、難操作等問題所牽絆,最終會選擇放棄,轉而選擇傳統的產品。消費者興趣不高、市場發展有待成熟成為制約國內智能科技發展的最大瓶頸。未來國內智能科技,特別是智能硬件的發展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才能真正昭示著智能科技時代的到來。
首先,國內獨立技術或知識產權的智能科技趨于成熟。縱觀國內智能硬件的發展脈絡,我們不難發現,國內智能科技企業基本上是以國外技術或者國外專利的衍生品為主,并不具備獨立的知識產權。很多智能科技的生產工藝更是受到國外智能科技企業的很多限制與牽絆。缺研發、缺工藝、缺創新成為制約我國智能科技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另外,很多智能科技企業的研發團隊通常是由國外的專家牽頭抑或是國外的留學生歸國人員牽頭,由于這些人員對于公司的薪酬、福利待遇等要求較高,一些規模較小的初創型智能科技企業往往難以承受如此高的條件,轉而選擇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這種發展模式雖然能夠減少企業的開支,但是卻從另外一個方面抹殺了這些企業對于智能科技的創造創新能力,對于這些公司的長遠發展并無特別積極的作用。
相對于智能企業薄弱的研發團隊,國內的智能科技企業較為低端的生產工藝則成為制約他們被廣大用戶關注的另外一個短板。很多智能科技的制造工藝還停留在傳統工業產品的制造水平上,一些較大的智能科技生產企業雖然有較大的生產設備,但是在生產的時候依然會受到很多工人素質較低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在生產工藝上依然停留在一個有待提升的水平上。
第二,國內用戶的消費習慣有待于進一步培養。如今,智能科技的發展如同十幾年前阿里巴巴初創時期的中國一樣,國內的智能科技仍然處于萌芽狀態。盡管在國外早已開始興起,但是人們的消費習慣卻需要進一步培養。很多智能設備擁有很多新奇的操作和體驗,但是很多功能卻不能被消費者所認同與接受。這就導致很多優質的智能設備無法順利、便捷地普及到尋常百姓家里。
用戶消費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其中除了與用戶本身的素質有關之外,更多的是一個情景的培養和環境的熏陶。以淘寶為例,十幾年前的互聯網氛圍無法和現在同日而語,而用戶接觸到的互聯網環境也得到了較大改觀。恐怕馬云之前也很難會想到淘寶在當下的中國會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而智能硬件同樣如此,雖然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很大,但是由于整個氛圍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所以很多智能硬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卻遭遇到了很多瓶頸。以智能采暖片為例,北方很多地區的采暖依然是以集中供暖為主,所用的燃料主要是以明煤為主,整個市場環境都沒有使用智能采暖片的條件,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如果幻想著用戶使用智能采暖片進行取暖很顯然是一件非常不現實的問題,
第三,智能硬件的價格昂貴,普及過程中存在很多壁壘。智能硬件在推廣過程中最大的一個壁壘就是價格過于昂貴,維保的費用較高。由于很多智能硬件采用的是稀有材料制造,造價非常昂貴,有時甚至是傳統產品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如此昂貴的價格,很難讓用戶輕易接受。特別是我國現在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不盡相同,而廣大的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依然是智能硬件消費者群體的主要集中地,由于這些地區民眾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比較陳舊,因此附加在他們身上的消費模式直接決定了智能硬件在國內推廣過程中會遭遇極強的價格壁壘。
第四,智能硬件的操作系統還需要進一步開發。很多智能硬件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產品的操作系統,這些操作系統雖然能夠適應傳統產品的需求,但是應用到智能硬件上時卻很難發揮出同樣的效果。而智能硬件的很多功能又是通過操作系統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如果老舊的操作系統應用到這些新型的智能硬件產品上面,很難保證他們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國內的智能硬件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當前國內智能硬件市場的發展卻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國內智能硬件市場的廣闊前景。除了BAT之外,國內很多硬件生產廠商開始將關注的目光轉移到智能硬件的開發與生產上面。小米手環、天貓盒子、果殼智能手表、快樂媽咪的胎語儀、白熊科技的暖魔方、BroadLink的智能家居遙控……這些智能硬件的公司都在通過不同的領域開拓著原本還處于較低發展階段的智能硬件市場。
步履蹣跚的智能硬件市場只有修煉好內功,等到國內的智能硬件市場成熟之后,才能在市場上與國外已經發展成熟的智能硬件生產企業一決高下,并成就一條屬于中國智能硬件獨特的發展道路。
//s0.b_a?R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