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聽說“倒計時”是在春晚。小時候看春晚,全家其樂融融地守歲,還會興致勃勃地跟著春晚主持人一起“倒計時”,“10,9,8……3,2,1!新年鐘聲敲響了……”那時候最喜歡過年,穿新衣服,和表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玩,放爆竹煙花……
印象最深的“倒計時”,恐怕就是高考的倒計時吧。念書時一直無憂無慮的,直到突然有那么一天瞥到高三師兄師姐教室黑板上寫著“離高考還有100天”,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好像離高考也沒有幾百天了。于是一下子從無憂無慮變成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為了高考而努力。
如鯁在喉的“倒計時”怕是從知道昕女要來看我開始。一顆幸福的心快要跳出喉嚨,掰著手指頭算還有幾天幾小時幾分鐘,不住地看手表手機以及站臺的時鐘和時刻表,那么擔心火車晚點,其實又怎么可能呢?她是從杭州過來的高鐵,哪會晚點?
遠遠地看到有人一顛一顛地走向出站口,我瞇起近視眼仔細看,當然是昕女,除了她還有誰會這么一顛一顛地走路?盡管已經分別了16年,我也不可能認錯。我的喉嚨發緊,眼睛發熱,手發冷汗,好像剛剛還在倒數的時間突然消失了,就消失在她逐漸走近我的臉上,她還是那樣笑,笑著叫我“郎郎”,略帶羞澀,卻是連眼角眉梢都是笑地笑著叫我,一如當年叫我幫她去食堂帶一份早餐。
然而。
當我看著昕女消失在進站口的人群中,我的喉嚨又一次發緊,眼睛又一次發熱,手又一次發汗,盡管她說“好開心呀”,盡管她說“我們還有機會再見的啦”,盡管她說“抱抱”,我在這倒計時里卻怎么也開心不起來,只能看著她一點點被淹沒在人群里,只能自己一步步往回走,我慶幸自己是坐地鐵來送她,這樣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獨自面對我的心:靠在地鐵扶手上,空洞的心它好像不會跳了,軟軟地只會靠在我的眼睛上,輕輕呼吸,皺皺眉也無法讓它振作起來。
寫在這中秋之夜,是因為那月虧卻可以再盈,花謝可以再開,而人與人的離別卻不一定會再見,這恐怕是相見時最不愿意想到的離別之苦。如果不能好好安放自己的心,又該如何體會人生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