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之日返京,探親結束。假期模式調回工作模式,但不同往日一到快上班焦慮感就上身,這次竟少有的平和。
焦慮這東西難以名狀,但隨著年歲增長越來越像狗皮膏藥一樣粘在身上?!八眮碓煸L的日子越發頻繁,次數漸漸趕超“大姨媽”。
我到底焦慮什么?我想這焦慮其實是很多負能量的一個外包裝。它們有害怕、不安、躁動,而害怕是所有負面情緒的根本,真是一個黑洞。什么都會叫人害怕,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怕任務難完成,怕未知,怕未來的每一個無法掌控和無法預測。小時候不知道什么是怕,越長大卻越是沒膽子了。少年不知愁滋味,隨著歲月的賦予看到、遇到的越多,想守護的越多,反倒膽小起來。想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也成為糾纏我心的一念。對自己的不滿,不能成全自己亦無法滿足想守護的人,往往就容易焦躁不安。多希望時光慢些走。
探親在家十余日,每日在家作文一篇算是不虛度。有父母伴旁,我亦伴父母左右。每日起居、飲食,吃家常便飯、聽絮絮叨叨,跟父母說說笑笑。這或許是二十多年來跟父母相處最為和諧的一段日子了。少時在家,總免不了跟父母拌嘴、賭氣。家里的氣氛也時有緊張,甚至尷尬。雖是這世上最為親近的家人,卻在日子中變得生疏,不知道該怎么跟父母相處,父母也難以理解我內心所想。
也許正是因為離家的人,最理解家的意義。所以此次回家,父母和我都分外珍惜相處的分分秒秒。這或許正如同生命的意義,知道終有曲終人散的那一天,才會分外珍惜活著的日子。而過往正是因為重復了太多雷同的日日夜夜,叫人麻木地陷入循環往復,心才難免關閉了門窗,人忽而活得索然無味,形同走尸。
此次回家,發現爸爸少了過去的種種不滿,尤其對當今國家的富強、百姓們安居心懷感恩。也許同樣受到這樣的氣場,我的內心也很是平和。比起過去一回家,就想著該到處去見見久未謀面的同學、好友的,此次卻突然覺得在外聚會、推杯換盞其實最為了無趣味,反倒比不了在家中,就只是陪在父母身旁也感覺滿足。
所以即使日子一天天過去,上班的日子一天天接近,可心中卻沒有以往假期結束要上學時的那種焦躁。父母也沒有流露半點因我假期結束在即,啟程之日臨近而表現出任何不安與不舍。反倒是這種平和卻給予我最大的能量。
原來這就是滿足感,這種滿足不是月滿盈虧、水滿則溢,不是大喜過望,恰恰是不溫不火,是留有余地。正是中等偏上的感覺恰是最好。從滿足感獲取的歡愉是珍重,無需其他。世間一切皆如此,如果沒有珍惜就不會重視、難以心懷感恩,如此即便身處蜜罐也難知何為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