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近來大家看到的新聞都是有關性侵兒童的,比如南京南站養女糟哥哥強奸,不良網站上傳各種性侵的視頻來賺錢,甚至在討論度較高的慰安婦紀錄片《二十二》和《三十二》中也涉及了那些被日軍強奸過的婦女們現在的生活。
? 今天,木哥來談談,被強奸之后,這個社會會接受你嗎?
? 在紀錄片《二十二》中,韋紹蘭24歲被日軍抓去當性奴,三個月的折磨,一次出逃到了解脫。可是回去之后,先是丈夫的責罵,說她出去“學壞了”,我不知道在他們那里,“學壞”這個詞在當地代表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定不是個好詞。雖然有婆婆幫著解釋,她沒學壞,她是被日本人抓走被欺負了。可是丈夫并沒有聽進去,他讓她以后都在家帶孩子,不要出門。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她不會再被抓走,可另一方面,是否也說明丈夫想把帶有污點的老婆藏在家里,俗話說,家丑不可外揚,這也是遮丑心理的體現啊。
? 如果只是這樣那就算了,可是韋紹蘭她懷了孕,孩子是日本人的,剛剛失去小女兒的她堅持把孩子生下來,是個男孩。本就貧窮的家里,揭不開三口人的鍋,于是夫妻倆吃野菜,把米飯都留給了這個男孩。可惜生活總有不如意的時候,丈夫與她爭吵,每每都會提起,這個男孩子不是他的兒子,是日本人的!不管表面怎么疼愛這個孩子,丈夫心中始終沒有他的位置,自然,也不會對韋紹蘭的辛苦體諒半分。
? 后來丈夫走了,只剩下母子相依為命。這個男孩子談了6個女朋友,卻始終單身,因為沒有誰愿意把女兒“嫁給一個日本人”。我可以理解大家對于抗日戰爭中日本人殘酷行為的痛恨,但大家似乎都把這種情節留在了韋紹蘭身上。這么多年,沒有誰一直在幫襯著她,親戚朋友也不再來往,她總是一個人,蜷縮著背,走在去領低保的鄉村小路上。看上去只有1.5米不到的身高,顫顫巍巍走路的背影,任誰看了都會心疼,可是沒有人愿意靠近。
? 作為慰安婦的她們,在社會上被認可被尊重被關心的可能性有多高,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們都知道她們是受害者,可是人性中的自私面總是跟我們說,不,不要靠近這樣的人,會惹上麻煩的,會被被人說閑話的。我們都不能免俗,因為人是群居動物,所以總是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話語。當一個的社會的基準就是各自安好,沒有暗角,那么誰身上多了一份所謂的“不潔凈”,大部分人都會為了報團取暖而丟棄那個落隊的小雁。
?
? 接著,木哥想給大家講一個電影《韓公主》,主人公“公主”在舊學校被閨密的男朋友以及其他小混混灌醉強奸,期間還拍了視頻留證。之后,小混混們拿著這個視頻威脅公主和她的閨密,一次又一次地輪奸她們,直至閨密跳河自殺。公主報了警,小混混們都被抓了起來,公主也轉學去了新的學校。在這里,沒人誰知道她的過去,她想重新開始,小心翼翼地。可惜好景不長,偶然的機會那些小混混們的家長們找到了公主,她們辱罵她,說是她不檢點,誘惑了自己的兒子。公主被逼得走投無路,終于跳了河。
? 公主的爸爸是個酒鬼,他拿著女兒被欺負的和解金混吃等死,而公主媽媽也不在身邊。一個人最大的絕望,大概就是被自己親生的爸爸媽媽拋棄。那社會在這個時候做了什么呢?警察跟公主說,你怎么好意思報警,真是讓我們羞愧。公主的朋友們保持了沉默,也沒有伸出援手,而那些惡魔的媽媽們則始終折磨著公主的精神,就像她們的兒子折磨公主的身體一樣。
? 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當時的韓國人民就是這么做的,那中國呢?記得之前有一則新聞,女兒被爸爸的徒弟強奸了,爸爸跪在女兒面前說,求求你,別報警,傳出去很難聽。
? 你看,總有這樣的情況,連爸爸媽媽也沒有站在你這一邊,就別談社會了。可能有人會說這都是極端事例,像《素媛》里面的小姑娘不就活得很好嘛?是啊,那部劇里小姑娘身邊的人都在幫助她克服心理障礙,健康茁壯成長。可我們身邊多的是“素媛”,少的是“素媛的身邊”啊。
? 對于年少的孩子來說,被強奸,一定會留下心理陰影,能不能健康長大都是個問題,更別談精神狀態了。這時候,身邊的溫暖和幫助就尤其重要。可惜的是,這個殘酷的社會,并不具有很多這樣的溫情。
? 當然,這個話題最近很熱,說明大家的關注度變高了,這是好事。可是關注之后呢,我們每個人能做的有什么?我們可以去慰安婦送去祝福與支持,我們也可以發揮公民權力修改法律嚴懲犯罪分子,我們也可以去關心那些受了性侵的女孩子,陪伴他們成長。當然,最好的,就是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基礎,讓犯罪率變為零,讓受了傷害的人愿意出來發聲,讓他們知道,我們在。
? 希望這樣的場景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