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人都很不容易,既要考慮戰略發展融資上市,也要預防競品抄襲巨頭兼并,更要合理分配股權避免和合伙人撕逼,總之創業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于是在創業市場就會產生咨詢專家、大咖的需求。
而對于大咖來說,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脈,具備解決問題和指點迷津的能力,同時也會有碎片化的可支配時間。
但在現實生活中,因為人際圈或其他因素,這個需求和供給是很難對接匹配的,或者說匹配效率很低。郝志中創辦了“大咖說”,用互聯網方式解決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對接大咖的供給和企業的需求
“大咖說”主要是對接互聯網大咖的認知盈余供給和B端創業公司或互聯網轉型公司的咨詢需求,用大咖的經驗和知識幫企業解決問題。大咖說提供兩個品類的產品,一個是以小時計算的咨詢服務,另一個是以月為周期的長期顧問。咨詢的客單價平均在2000元每小時,顧問的客單價平均在20000元每月。
簡單來說,假如你是一家創業公司創始人想要找大咖幫忙戰略指導,就可以在大咖說的平臺上提交需求,平臺會派人工對需求進行審核過濾,確認信息填寫和問題需求是否完備,完后就可以預約大咖,大咖接單后可以雙方協商時間和地點進行交談。
這樣的咖能不能滿足你的胃口?
共享經濟模式將大咖的認知盈余價值商業化
郝志中在互聯網圈有15年的從業經驗,2002年進入搜狐擔任搜狐網社區、視頻和時尚中心的運營總監;2006加入百度,負責產品市場;后又與李善友等人創辦了酷6網;2014年出任迅雷高級副總裁,迅雷看看CEO。
大咖說創始人 郝志中
之所以想到創辦大咖說,郝志中是基于如下幾個趨勢的判斷:
共享經濟的模式已經被市場所驗證,除了車、房等實體物品的共享,認知價值也能共享。互聯網大咖的認知盈余有商業化的前景;
這是個個人崛起的時代,個人脫離組織仍能發揮很高的價值,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傳授自己的知識;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潮下,很多企業會碰到戰略發展、融資等方面各種各樣的問題。
那么大咖的準入門檻是什么呢?
大咖說創始人郝志中告訴創業邦,他們對大咖的準入門檻有一個基本的量化規則,必須滿足如下三個方面:
年滿35周歲;
在互聯網圈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公司的職位是VP高管級別
此外,大咖說團隊也會根據公司背景和職業履歷進行人工主觀的審核和判斷。目前,大咖說平臺上共有200多名互聯網大咖,這些都是郝志中的一度人脈定向邀請入駐的。平臺為大咖們按照“戰略、融資、產品、技術、運營、營銷、財務、法務和人力”進行標簽化品類劃分。
區別于在行,直接面向B端企業
大咖說與在行的區別在于定位的人群不同,在行是面向C端個人的知識分享或經驗指導;而大咖說則主要面向的是B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在行相對廣泛粗略,大咖說相對垂直精細。此外,大咖說的客單價也基本是在行的10倍。
大咖說與在行相同的是,都需要面對非標準化服務在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麻煩,比如在企業預約時,需要看大咖是否愿意與你見面,此外還需要和大咖互相來回商議時間地點。
對此,大咖說先把非標的產品(大咖的盈余價值)根據基本的供需關系進行定價,分為幾個檔次,大咖自己選擇。同時把基本的服務形式也進行規定。此外,就是大咖說平臺幫企業和大咖之間提供人工服務,盡可能減少這些麻煩。
成為大咖的經紀公司
所有做中間對接的平臺都會面臨,平臺上的大咖和企業需求方進行跳單,脫離平臺進行交易。
面對這種情況,郝志中認為平臺就需要做好服務,把平臺價值做高,使供需雙方脫離平臺的成本增加。具體體現在通過人工服務幫助大咖篩選過濾企業提交的需求,同時幫助企業確保入駐大咖的質量。
在這個過程中,大咖說扮演的是類似明星經紀公司的角色,經紀公司會將資源充分調動起來,使供需雙方都得利。一方面降低大咖的時間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企業發展的需求。
基于此,大咖說會在平臺的訂單中抽取10%的傭金,建立起平臺的商業模式。
大咖說的創始團隊都是來自互聯網公司,有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平均年齡在38歲,他們自己都是大咖。
2015年9月,大咖說獲得10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自2015年10月上線以來,大咖說共服務200多家企業。未來大咖說會繼續深耕互聯網領域,同時也會不斷跨界到其他領域,從大咖和企業客戶兩個方面進行規模拓展。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趙東山
鏈接:http://www.cyzone.cn/a/20160310/291760.html#utm_source=copyright
標題:15年互聯網從業經驗,他創辦“大咖說”,共享200多大咖盈余價值,助創業企業降妖打怪
來源: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