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是我來墨爾本200多天里的平常一天,然,看到大學結合讀書的專題征文加上我從大學畢業之后面對驟然增加的各種壓力和對自我質疑的思索,我覺得有必要記錄一下我從大學到畢業到來墨爾本大學讀研期間的心路歷程,以及,讀書的重要性。
愈發感到壓力,現在的我有這么一種感覺:跟玩游戲一樣,等級在升戰斗力跟不上。我自己年齡每年一跳,但是個人能力卻沒有成比例上升。也感謝這個平臺,借地讓我梳理一下思緒,如有感到迷茫的朋友能找到共鳴,如有幫助,我會覺得做了好事一樁。
大學時代,書是我錯失的摯友。
真可笑!大學時代不應該是瘋狂從書中汲取營養的黃金時代嗎?誠然,我的專業課、基礎課種類繁多,很多知識點我都會仔細分析。還記得食品化學這門課,我會把糖酵解和糖原異生里面的具體步驟拆開了掰碎了研究,自己畫圖推理出化學式,復雜的有機化學變化,我愿意去思索。
然而,除了課本之外,我似乎真的沒有再涉獵其他的書。更可怕的是,我對本專業并無太多熱情,上述的學習只是為了考試,我自己有較真的毛病所以只是額外關注了一下罷了。淺薄的我當時對本科學校的失望(主要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區位因素導致我見到的牛人、我能看到的平臺、機遇都是非常不足的)導致先入為主、消極判斷,對專業也只是應付考試并無興趣去深入了解,現在想來真的是浪費了很多本可利用的可觀資源。而那時的消極怠工也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比如遠離了讀書,而我本是從小喜歡讀書的呀!
小時候睡前必讀書,不然睡不著。初中讀紅樓(家里的老書,一股陳舊發霉味,還是豎版的看著非常費力)詩性大發寫了很多五言、七言。哪怕是封閉的高中,依然喜歡讀宋代風物研究類的書。比如飾琳瑯,研究古代首飾里面的小故事,這種有情、有趣的書,也從書里知道了宋代“雙喜圖”那對喜鵲和傻兔子的寓意和其中的諷刺。大約是高中的疲累導致高考完的我如同懷胎十月的產婦一樣,終于卸下了貨,丟給爸媽去管(選專業選學校),自個兒傻樂去了,可以說高考之后,我基本遠離了書,而這種傻樂一直延續到大學。
大學,我剩下的唯一的事業,可能只是備考雅思。
大三,開始刷專業課GPA同步語言成績。因為本來英語底子一般,加上一開始學習方法沒找對,我抱著厚厚的聽說讀寫雅思書,壓抑到哭不出來。準確的說,是一種喪。所以,那時候的雅思書根本不能算是摯友。
大學畢業之時,便是壓力決堤之時。
不怕大家笑話,我在班里因為是唯一一個出國讀研的,同一級也沒幾個,所以我在備考雅思的時候,是一種又虐又優越的心理。所以當我成功申請到學校的時候,有種錦衣還鄉的感覺。而等我真的回到家鄉,一個教育集中城市,我身邊的同學朋友十之八九出國,學校以美帝英國居多。大學時候這種畸形心理(在學校蜜汁優越,回到家見到已經出國的或者在出國路上的舊友給自己設假想敵無限放大他們的優秀,自己反而很自卑)的形成,現在想想也是缺乏讀書滋養,內心不充盈不開闊的表現之一。
自己“荒廢的大學時代”和在我看來學到真金白銀一樣、充實用功的“別人的大學”(有的或許是我自己加上了濾鏡),在我大學畢業之后狠狠的扇了我一耳光。很多高中時代的舊友、認識的高中校友,四年時間里無論是思想維度上、能力維度上都已經狠狠的拉開了我。并且畢業季的一件自己做錯的事讓我對于自己人設完全崩潰,偏執的我從蜜汁優越到完全否定。壓力劇增(大學傻樂假裝看不到同伴壓力,畢業之后短時間內集中受到暴擊)、看不到自己的任何優點、情緒極度不穩定是我去年畢業以來連續兩、三個月的真實狀態。
不破不立,重新牽手
流水賬寫到這里各位已經沒了耐心吧,容我提煉一下從人設崩潰到慢慢撿起真實自我的心路。之前看到一句話大意是,真正的自信是看到自己的不完美而為之努力的過程。
讓我從精神病患者般的狂躁抑郁崩潰慢慢走出來的是讀書和旅行。那誰不是說了嗎,靈魂和身體總得有一個在路上。
1.讀書靜心,讓我思考學習。但是也要結合身體的行走,移步換景,隨著眼界的打開,可能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很多選擇都不是必須在給定選項里抉擇。君子慎獨,對內要省,需要書提點;找自我則要對外,需要外界事物人來提點。外界接收到的所有信號,需要通過自己的處理加工(通過省可以輔助),總會在某一個時刻有所裨益的。山本耀司的話,通過碰撞到外界反彈回來的投射在身上的光才能照亮自我(大意如此,我貌似二次加工了哈哈)況且現在讀書不僅只是修心,很多書籍可以帶了新知識(養成永久學習的習慣),所以要結合的來讀書。
2.讀書,形成一套自己的邏輯來對抗日常生活的“無趣”與“平庸”。舉一個不是很貼合的例子,我最近在看白鹿原電視劇。一方面是因為看著親切,家鄉的油潑面成了網紅,我驕傲!另一方面,這是一部難得的群演戲,沒有誰會因為獨攬風騷而變得為了沖突而去突出沖突(我就是懶得看幾個人唧唧歪歪,為了矛盾而去矛盾),這是一部有底色的電視劇。我可以擁有上帝視角去觀察去揣摩每個人的行為,有因就有果,透過觀察人物整套的成長與發展來理解人物做一些事的當時動機和態度。現在的我還浸泡在學校里,平日接觸到的人從數量、多樣性、接觸時間上都很有限,所以我視這種群演戲為一個機會,去全面了解全面分析,全面理解。我認為,這種分析方法對我之后的為人處事,看問題的角度方法,成長路上的困惑都有有所幫助的。
3.我來墨爾本之后,去傳媒公司市場部實習過、在傳媒夢工坊澳洲區擔任志愿者、參加過商業論壇、澳洲霞多麗品鑒會上認識當地酒莊老板,去塔斯馬尼亞結識熱情當地人(他愛家鄉,希望為塔州經濟出一分力),也在小店打工過。很多經歷,遇到的人比我在“荒廢時代”多多了,而且也正因為我身在其中,并且在來墨爾本之前感知到了同伴壓力自己的缺乏(有希望改進的動力),所以我也從各種經歷中反芻。這種讀書和實戰相輔相成的狀態,不僅讓我平復情緒和理智,也讓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變得成熟走向深刻。
今天剛考了第二門,食品加工,來一張美麗的考場照片!
共勉!
于墨爾本時間 2017.6.16 21:42
《大學生活和讀書專題聯合征文》活動鏈接:http://www.lxweimin.com/p/3515f7f0a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