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拆書學院聽課記錄及認識
丘恩華老師帶拆《改變提問,改變人生》
R:既為reading部分,閱讀原文片段
I:既為interpretation部分,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原文片段
A:既為appropriation部分,聯(lián)系自己的相關經驗,規(guī)劃自己以后的應用
R:閱讀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話重述
在這張地圖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們每時每刻都面臨著選擇,可以說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當我們選擇評判者心態(tài)時,我們會不斷的責怪他人,不知道反思自己,不知道換位思考,提出的問題是消極的、封閉的、主觀的、關注過去,在前進的路上猶豫不決,心情低落,逐漸的步入評判者的泥潭。
當我們選擇學習者心態(tài)時,我們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關注于解決問題,而非歸因于人,懂得換位思考,提出的問題是積極的、開放的、客觀的、關注未來,在前進的路上一路向前,心情愉悅,逐漸邁向成功的對岸。
俗話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我們學習者心態(tài)中,就有這么一個問題“我想要什么?”,我們經常會忘記自己原來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說,小兩口因為意見不和而拌嘴,結果吵著吵著,事態(tài)發(fā)展成“你總是不關系我!,你根本不愛我!”甚至可能達到分手或離婚的狀態(tài)。這就是忘記了當初拌嘴的真實目的是干什么!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應該保持冷靜,追問自己的目標是什么,然后確定自己當下要做的是什么,才不至于偏離軌道。
再看一下學習者和評判者在心態(tài)和關系上具體的區(qū)別是什么:
從這個表格中可以看出,左邊是評判者,充滿消極;右邊是學習者,充滿積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對照這張表格去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在選擇地圖的哪條路上,當意識到在評判者路上時,及時的停止自己的腳步,將自己轉化為學習者去解決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去轉化呢?請看下一個拆頁:
我們處在情緒中時,很難意識到自己的狀態(tài),往往會情不自禁的讓自己走在評判者的道路上,這個就需要我們不斷的自省。
也許剛開始只能在事后去反思自己的行為,但當我們知道ABCC法則后,可以刻意的去練習,讓自己避免在事情發(fā)生時走向評判者的泥潭。
具體步驟如下: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
第一步:覺察自己的情緒,生氣?憤怒?抱怨?
第二步:通過控制呼吸來控制情緒,以便可以客觀的看待這件事情。
第三步:保持好奇心,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看到的就是實際發(fā)生的嗎?
第四步:做出選擇,讓自己選擇學習者的道路,找到初心,找到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A1:聯(lián)系相關經驗
今天,在我認真聽著微課的時候,媳婦電話打來了,這個時候她找我并不是有事,而只是閑聊。在以前我就會直接表現(xiàn)出不耐煩,我在學習呢,沒事的話我電話就掛了啊,等有空了再給你打電話。這樣就會引起她的怒火,你一點都不關心我!
因為之前是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當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走在評判的路上的時候,我及時的想到了選擇地圖。我并沒有把自己不耐煩的情緒給表現(xiàn)出來,而是耐心的陪她閑聊,問她今天經歷了什么,有什么好事情分享一下嗎?等到聊天結束,我又重新開始了聽課。
在這個過程中,我想要的是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努力提升自己的終極目標是給她一個有安全感的家。
如果現(xiàn)在覺得她的電話打擾到了我而去發(fā)脾氣的話,豈不是本末倒置,讓她生氣的后果自己更不會有安心學習的環(huán)境了。那么,我最重要的選擇就是過好當下,讓她開心。
自己在選擇地圖上的認識,讓自己避免了一次吵架,這個轉變是從評判者的責怪到學習者的責任的轉變,當心態(tài)從消極到積極轉變了,結果也發(fā)生了轉變。
六子的書房,大家的課堂
我是六子,感謝您的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