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得好:“人是三節(jié)草,不知哪節(jié)好”。
命運(yùn),好的時候壞的時候都要經(jīng)歷,就像三節(jié)草一樣不知道哪一節(jié)好。
人的一生,就像波濤滾滾的大海,不可能會一直風(fēng)和日麗,也有狂風(fēng)暴雨,兇吉禍福常伴左右,有順境自然也會有逆境,并且兩者往往交替出現(xiàn),相伴而行。
過好這一生的法則就是,順境時善待別人,逆境時善待自己。
順境時不炫耀,是智慧
人在順境的時候,想著去善待別人。有時候,不張狂、不招搖、不炫耀,就是一種善待。
不炫耀,不是說高興不能分享,而是不能為了自己高興,而讓別人不痛快。
《菜根譚》中說:“淡泊之士,多為濃妝者所疑;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有些人得意忘形,在自認(rèn)為取得一些成就后,就急切地尋找一切的時機(jī),來炫耀自己不一樣的身份和地位,從而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
殊不知,“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萬物為參照,可洞觀一己之不足。”
一個人越炫耀什么,說明內(nèi)心缺少什么。一個真正內(nèi)心強(qiáng)大的人,一定也是謙卑、低調(diào)的人。春風(fēng)得意之時,不要留下張狂自傲的得意忘形之態(tài)。
順境時不盛氣凌人,是修養(yǎng)
諸葛亮說:“勿以身貴而賤人。”
曾國藩也講:“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yù)想他日人亦盛氣凌我”。
其實(shí)一個人修養(yǎng)的高低,往往不是看他對待上司、權(quán)貴、朋友的態(tài)度,而是看他是否能夠始終如一地待人謙遜,是否尊重“比他地位低”的人。
一個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是不會盛氣凌人的,因?yàn)樗恍枰ㄟ^“踩低”他人來墊高自己。
穆彰阿對曾國藩有提攜之恩,所以曾國藩對穆彰阿一直持弟子禮,并稱他為恩師。
穆彰阿外出歸京,曾國藩會上府問安。穆彰阿過生日,曾國藩會精心寫作壽聯(lián)作為祝壽禮物。
后來曾國藩扶搖直上,穆彰阿因事被貶,二人的地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國藩仍對穆彰阿恭恭敬敬,時常去府上探望。穆彰阿去世后,曾國藩還帶著兒子去拜訪穆彰阿的后人。
正所謂“敬人者,人恒敬之”,官場之上多數(shù)人是拜高踩低,曾國藩不從俗流,一直恭敬待人,很快就為自己贏得了“重情義,擅為人”的好名聲。
《朱子治家格言》:“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
見到貧窮無勢的人就做出驕縱傲慢的樣子,沒有比這更卑賤的了。
對人恭敬其實(shí)是莊嚴(yán)自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逆境時尊重自己,是底線
老話說:“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dāng)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dāng)人。”
人頂天立地,千萬不可把自己小看了。自尊自重,是人之為人的底氣,也是對自己最基本的善待。
人際交往有三種態(tài)度:俯視、仰視和平視。
俯視者狂,高高在上盛氣凌人,藐小了對方;仰望者弱,誠惶誠恐頂禮膜拜,藐小了自己;平視者和,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對方,也尊重了自己。
只有尊重自己的人,在面對強(qiáng)于己者時,才能不卑不亢,從容自若。
孔子稱贊子路:“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所謂缊袍,是用亂麻織成的衣服,自然難與狐皮大衣比闊。而自我尊重的人,甘于清貧自樂,站在衣狐貉者前,無有自卑,他們心底清白坦蕩,無憂無怖。
《法言·君子》中有講:“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
人一定要自愛,而后才能被他人所愛;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
一個連自己都不尊敬的人,又怎么會有余量來尊敬別人?
逆境時自我完善,是勇氣
人生所經(jīng)歷的挫折,決定了一個人能達(dá)到的高度。遇到困難時,恰恰也是最好的增值期。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汲取經(jīng)驗(yàn),收獲成長。
有人問禪師:“鯉魚在沒有躍過龍門的時候做什么?”
禪師回答:“在深潭寒水中修身養(yǎng)性。”
又問:“躍過龍門后又怎樣?”
禪師回答:“躍過龍門后,騰飛天上,魚類難以追及。”
又問:“那又怎樣?”
禪師回答:“龍行云布雨,滋潤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沉潛時要耐得住寂寞,成就后要福澤天下。做魚做龍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么環(huán)境做什么事。”
人生沒有永遠(yuǎn)的逆境,只有面對逆境感到絕望的人。逆境可以是打垮一個人的根源,也可以是成就一個人的契機(jī)。
在逆境中突破自我的核心,就是自己要有自我完善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化逆境為動力,而不是在艱難中頹廢和沮喪。
自古能成大事的人,莫不是在風(fēng)雨中勇敢地前行,在艱難困苦中仍能泰然處之。不管環(huán)境怎樣惡劣,都能明確自己的目標(biāo),并為之不懈奮斗!
如泰戈?duì)査f:“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dān)的責(zé),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突破逆境,必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