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閑暇,我進入一位師妹的Q空間,閱讀她的一些心情和狀態,無意發現一條轉發的狀態,而這條說說的原創者居然是我自己,三年前的自己。
我不禁心頭一動,看著那張我配的圖,時間一下子回到發送狀態的那個晚上——2014年5月10日,南京的辦公室電腦前,加班結束,我掃了一眼電腦屏保的圖片,一枝梨樹的分支,幾朵潔白的梨花,在夜晚的臺燈下,格外讓人心神安定,腦子里蹦出一句:不依賴于愛,因為心中滿有愛;不失望于時間,因為此去經年不再。讓我經由一切他者,成為有格局的自己。
于是,隨手在Q上一發送,我便收拾回家。
沒有想到,三年后,我在異國他鄉想起這句話是從師妹的空間讀到,而我自己已然忘卻曾經的一句隨感而發。但,今天,我再回味自己在南京的日子,更加確信人生的道路常常有意外的收獲,唯有自己保持一顆有溫度的心,才能細細品味出生活在年輪上做出怎樣的圖畫。
過了三十,我的心越來清明,生活越發簡單。這是我所期待的,沒有想到,事情就真的這樣成了。
有師長、朋友為我沒有選擇在專業上繼續深造、也沒有在仕途上繼續晉升而感到惋惜。我默默地謝過這些器重我的人們,可是,我的內心已然對功名利祿有了警惕,尤其不愿意在觥籌交錯中、在爾虞我詐的局里生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是一個“逃兵”。只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怎樣的生活狀態,不想被他人目光和評價所左右,不想迷失了最初的自己。所以,我選擇退出曾經的職場。
我非常感恩現在的生活。盡管身處異地,遠離親友,失去了被照顧的機會,但是,這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成長的契機呢?
當我前陣子身體不適,萬般地難受,可是,我熬過來后,更加明白夫妻的意義,是先生的體諒與付出,才讓我們倆的小家在失去我這個主婦工作的狀態下繼續運營。這個過程中,我也更加體會上帝設立婚姻的心意,彼此同心,彼此同行,兩人才漸漸成為一體。
英國進入春天后,陽光明媚的日子漸漸地多起來。
最近的周末,我們倆早上起床,和國內的家人視頻聊會天,接著就可以徒步踏青,欣賞大自然的美景,聞著清新泥土青草的味道,曬著溫暖無比的陽光,采摘奇特的野韭菜。然后,我們開心地回家,和面、拌餡、做餃子、包包子。傍晚,我們便吃上自己做的可口餃子,看著一部溫情的電影,心滿意足。
幸福的日子不就是和愛人一起相守、相伴么?平日里,先生上班,我自己圖書館看看書,或幫別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一日復一日,我們迎著朝陽,吃著陽光早餐;伴著落日,在飯桌上分享各自一天的生活見聞。
知足,并不是一種物質上的狀態,而是一種心靈的狀態。
努力地工作,并不只是為了得到很多的物質和更高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實現自己的價值;熱情地生活,并不只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贊許和認同,更重要的是經營自己的人生。而無論在哪個方面,我們都為得到的感到知足,生活便加深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