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輕》五星推薦
日本作家太宰治:我的文學導師太宰治,這應該是他生前最具溫情的作品了吧,比我一直推崇的《女生徒》還要生動迷人,那個整天說著喪氣話,在字里行間傳達悲觀主義的太宰老師,在自己的故鄉,像個小孩子一樣,故地重游,拜訪舊友,去聽別人講述的自己,講得興起時,還能跟周圍人一起哈哈大笑起來,如果他能一直在故鄉待著,說不定,不會再想去自殺吧,也許吧。
《去洞庭》四星推薦
隆回作家鄭小驢:我的老鄉,之前就特意為他寫過書評,在80后作家中,我最中意兩位,一位是來自東北的雙雪濤,一位是我的老鄉,鄭小驢,兩位作家,一南一北,對應著中國的兩端。
雙雪濤故事下的東北,冷峻,蒼茫,在重工業時代的遷徙下,眾多迷茫的靈魂,徘徊在漫天雪地中找尋歸宿。
鄭小驢筆下的南方,扎根于地域文化,帶著湘楚一帶的敏感與鬼魅氣質,充滿著魔幻色彩,人物癲狂,故事離奇,無言控訴著這個時代。
《被占的宅子》四星推薦
拉美文學四杰之一“胡里奧·科塔薩爾”的代表作,高超的故事手藝人,每一篇都是獨立的風格,在他的筆下,世界的怪異,讓人目眩神迷。
《太陽石》三星推薦
墨西哥作家:奧克塔維奧·帕斯 ,詩句大多帶有地域色彩,形而上學的意象,讀來生澀難懂
《石川啄木詩歌集》四星半推薦
日本詩人石川啄木所著,語言干凈,中文讀起來可能沒什么感覺,所以很期待日文讀起來的感覺,會不會像《路邊野餐》中貴州方言念詩的獨特韻味。
《日本電影110年》四星半推薦
四方田犬彥:用電影技術變遷去講述日本的發展歷史,書的序言,也讓我了解了,為什么日劇中的內心獨白這么具有情緒煽動力,原來在早期無聲電影的時候,日本電影就有類似解說員一樣的職業,在銀幕的為觀眾解讀鏡頭語言,或者是演員內心活動,這也是早期電影文化遺留下來的特色。
《理解一張照片》三星半推薦
英國藝術家約翰.伯格:一張好的照片,不在于構圖有多美,而是它所呈現出來的故事性及延伸感
《人類砍頭小史》四星推薦
英國歷史學家弗朗西斯·拉爾森:帶有獵奇心理買了這本小說,卻看到通篇的黑色幽默語言,所寫就的歐洲醫療文化發展史。
《十一種孤獨》四星推薦
美國作家理查德·耶茨:十一種孤獨而慘淡的人生,似乎每個人都在當中找到自己的縮影。
《萬物靜默無聲》三星推薦
波蘭女詩人維斯拉瓦?辛波斯卡:據說該書作者有“詩界莫扎特”的贊譽,應該是翻譯得不夠好吧
《赤朽葉家族的傳說》五星推薦
日本女作家櫻庭一樹:號稱日本的“百年孤獨”,不負其名,三年前就讀過一次,如今再次重讀,之前有些生硬地方,反而變成我最喜歡的地方,家族史詩,魔幻現實,日本華族,都在其中完美融合,雖然格局小了點(書中沒有描寫二戰,只是簡單提了幾句),但是作為一個輕小說作家轉型成嚴肅文學作家,是部合格的作品。
《鱷魚街》五星推薦
波蘭作家布魯諾·舒爾茨:想學會用兩個不同屬性的詞語進行意象比喻,這本書就是比喻修辭手法的進階之書,故事沒啥情節,光看它的比喻句,就值了。
《遠處的拉莫》《牛蛙》四星半推薦
大陸作家胡遷:可以從中看到他自殺前的那段心境,世界遲早會被下水道涌現的糞水掩蓋,臭氣熏天,那應該是它原本的模樣。
《無傷時代》《西北雨》《王考》臺北作家童偉格
《雨》馬來西亞華語作家黃錦樹
《寂寞的游戲》臺北作家袁哲生
《度外》臺北作家黃國峻
全部五星推薦。受B站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影響,囤了這幾本書,它們其實是后浪出版社的出版系列叢書,主題叫“后浪文學”,在大陸文學界青黃不接,老作家精力不足,新生作家養精蓄銳的時代,臺北及亞洲華裔一代作家,早已用自己作品,為華語文學抗起一片天地。
《銀河鐵道之路》兩星半推薦
日本詩人宮澤賢治:他應該是用積極的生活方式影響了一大片日本民眾,而不是他的詩歌。
《蒼老的指甲與宵遁的貓》五星推薦
貴州作家冉萬正:書名就有一種獨特的意象,受《路邊野餐》影響,我對巫黔文化有著無比濃厚的興趣,因此買下這本貴州文學短篇小說,第一次讀覺得不以為然,時隔一年后重讀,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那些樸實的笨蛋,荒誕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刻畫著這片土地,在巫黔文化影響下的貴州,本身就是一座活在夢境中的神秘部落,時間凝固,景色陰郁,充滿太多可以重新構造的故事語言。
《日本之鏡——日本文化中的英雄與惡人》四星推薦
荷蘭作家伊恩·布魯瑪:比《菊與刀》更深刻透徹地解析日本文化,順帶推薦一部網綜《是面包,是空氣,是奇跡啊》,探究當代日本。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
《牽風記》
大陸作家徐懷中:三分之一報告文學加三分之二的鄉土文學。
《主角》
大陸作家陳彥:這系列作品較為推薦的一部作品吧,但同樣是陜西文學,卻沒有《秦腔》那番厚重
《應物兄》
大陸作家李洱:期望太高了,讀到一半,就有些索然無味,不是因為八十萬字我讀不下去,而是,沒有吸引到我,
《人世間》
梁曉聲:這本書的寫作模式和大框架,是我一直想要去寫的類似,但是,他沒有寫出我想要看到內容,有些慚愧,倒不是說我能寫得比他好,只是他有些浪費筆觸,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該有主題的還是有概括到的。
《北上》
大陸作家徐懷中:借用豆瓣某網友的評論:閱讀的過程同樣也是吸引力逐漸被消耗殆盡的過程。但是作品無論是主題還是表現手法實際上和更早期的鄉土文學更類似。
寫歷史的厚重,寫人物的命運,寫時代的變遷,終究要落到“歸鄉”的模式上。這種虛構世界,因為所承載的宏大命題實際上只是一層泛泛而談的概念,而變得索然無味。說實話,個人很懷疑這樣的創作模式在現代生活里還能引起多少共鳴......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波蘭女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講述故事的載體無所不用,有點像《創世紀》那樣,豆瓣有更好的解讀,我就不在里獻丑了。
《鏢人1-7》五星推薦
大陸漫畫家許先哲:國漫之光,超硬核,期待它在銀幕上呈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