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看到一位朋友寫道:
“今天遇見一位大叔,目測50多歲,在大沖一公司做保潔。中午他走了五公里到生態(tài)園的友琪便利店買車仔面套餐,這個套餐買三送一。買單的人比較多,他有些著急,大概是怕耽誤時間。于是我讓他排到我前面,順便聊了幾句。從聊天中才知道他是為了這個買三送一才天天過來的,這樣自己就能免費吃一餐。大叔說兒子在老家買了房,花費不少錢,說這話的時候他滿臉幸福的笑容,大概是以兒子為傲吧。他說來回不過二十分鐘(他肯定是用跑的,我猜想),我問他,每天都有人吃這個面嗎?他說公司大,總能問到3個吃車仔面的人。想象一下深圳這樣的天氣和他要走的路程,真是太不容易了。”
這位網(wǎng)友還把他兒子罵了一頓,大體意思是自己有能力或者家里足夠富裕買房買車無所謂,又沒能家里又沒錢,靠啃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真是畜生不如。
在我們外人看來,這樣的年輕人的確做得不夠好,只貪圖自己的物質(zhì)享受,卻不考慮父母的辛苦。自己住著好房子,開著好車子,爹娘卻在做著勞累的活計。
可是作為他們的爹娘,看著孩子能過得舒心,自己苦些累些都覺得值。中國的父母大概是全世界最疼愛子女的,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這與我們幾千年的家族家庭文化傳統(tǒng)密不可分。只是到了現(xiàn)代社會,子女的孝道卻繼承的并不怎么好,每一輩對子女的關(guān)愛,總是多于對父母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當(dāng)我下班回家,走到小區(qū)附近的一處小園林景觀,一群物業(yè)人員圍著一位大爺和大媽。聽他們爭執(zhí),大爺拉手風(fēng)琴,大媽唱歌,被物業(yè)人員以為他們在搞活動,便出來制止。大爺大媽聲稱自己只是愛好玩音樂,吃飽了飯,在樓下這個地方休閑一下,并不是搞活動。物業(yè)擔(dān)心他們這樣一來會引起更多人聚集到此,人一多就容易引發(fā)意外。他們勸老人離開,可以到旁邊的公園。旁邊的公園叫德逸公園,但是距離我們小區(qū)有幾百米,走路得要十幾分鐘。老人就住在小區(qū),就在樓下圖個方便。爭執(zhí)下去毫無意義,大媽便說,我們明天不來了還不行。大爺就看不慣這些人,吵吵嚷嚷著。也有人說要報警,后來怎樣不得而知。
誰都不容易,物業(yè)人員也是按照自己工作要求來勸阻,萬一真出了事情自己飯碗要丟;大爺大媽也沒過錯,就在自己家門口還不能坐一坐,拉拉琴唱唱歌?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物業(yè)費我們又不是沒交。
我想到我的爹娘,每天也要在田里勞作,為自己的子女操心,實在太不容易。
人們忙忙碌碌的一生,處處都有難,生老病死愛恨聚散,總不能順順當(dāng)當(dāng)過一輩子,可人生就是如此,誰也超脫不得。不求人人得富貴,但愿眾生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