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東人,每到新年,我們的拜年禮俗就成了網上的熱議話題。
小時候我對這些禮俗記憶深刻,但是待我長大搬到城里以后就慢慢地被一些更開明的拜年方式所替代。我以為這些習俗會慢慢地被淡化,忘記,卻不知道在婚后的時候才發現先生老家還在繼續沿用這種習俗,那這種拜年習俗是什么呢?它就是磕頭。磕頭的姿勢和要求是有特別講究的。因為我的家鄉跟先生的家鄉有內陸和沿海的差別,所以對于這種習俗的也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我們這里是晚輩給長輩大年初一磕頭拜年,已婚的婦女給長輩拜年,而作為未出閣的女孩子則不需要磕頭行禮。磕頭的時候長輩必須在正北方,面朝南。晚輩們一一跪下磕頭并起身再道聲“過年好”。先生作為沿海農村的里的拜年習俗卻又不同。他們是要求晚輩給長輩拜年磕頭從大年三十晚上就開始,而且已婚婦女要跟隨自己的丈夫向哥嫂磕頭問好。未出閣的女子也要向祖輩磕頭問好。磕頭時雙手合十,而長輩們則坐在炕頭上。因為觀念的不同,我們沒少因為這種事情發生過一些摩擦。
山東號稱是禮儀大省,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大的責任感。也就是在這種文化的傳承中更夾雜了一些對糟粕文化的繼承。我不反對給長輩們拜年行禮或者是新年問候,但是我不同意這種將磕頭文化深植于子子孫孫心中的做法。而且一些所謂的“約定俗成”只不過是踐踏別人的界限,不懂得尊重別人而已。比如,跟一個雖說是血緣上有著一些聯系但一年甚至幾年見不了一次面的哥哥或者嫂嫂輩,必須要求你去行磕頭禮儀才能顯示出你對他們的尊重,我覺得這是極其愚蠢的做法。人和人之間的尊重并不是通過這種所謂的“磕頭”才能顯示出來。我們都是受過中國文化影響的人,人們經常說,磕頭,跪天,跪地,跪父母,這是我們受過教育中最高級的感恩對象,為什么還讓對一個家族里的其他成員行磕頭禮?
雖然我不行禮,但是我也看不慣那些明明受到這些磕頭禮儀之痛的人們的順從和忍耐。正是因為他們的這些順從和忍耐才讓他們有了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別人的資格。一方面自己深受其害,另一方面又反過來拿這些“規條”來指責和強迫別人順從。這就是中國人的悲哀。
今年的除夕夜晚,先生同樣跟兒子說要磕頭行禮,拜父母。我當時就站起來反對。不是只有通過磕頭這種行為才能證明你們親自關系的“母慈子孝”“家庭和睦”“孝敬長輩”。如果你們連別人都學不會尊重的話,憑什么要求晚輩就必須通過這種方式來對你臣服。真正的孝順和尊敬在心里,而不是寄托于一種陋習上,只有這樣才讓你覺得別人是尊重你的。
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面對這些傳統文化時,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取之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地順從繼承,一代又一代地讓孩子覺得只有這樣才算是聽話和孝順。我們的文化需要甄別,更需要我們的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