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作為社交基本技能,但是你相信有七成人表示自己不會聊天嗎?
你身邊有那種“保證把天聊死”的人嗎?說不了兩句就必定冷場,或者是讓你壓根就不想聊天。
又或者你也有這樣的超能力?
你可能聽長輩分享過一些與這有關的“人生道理”,比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或者“要主動!要熱情!”……這些東西說到底都只是在教你“怎么聊”,但它顯然并不解決問題,因為我們見過太多那種“無比熱情、無比主動,但就是讓你聽兩句就煩的人。
英語當中有個很好用的詞組,它跟錢有關,但是用來講解聊天這個問題非常恰當,它就是:
Social Currency
社交貨幣
聊天、社交,說到底是一種交換,雙方都向對方提供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才能把互動維持下去。
這種“有價值”可以是“有趣”,也可以是“對方恰好想知道”,也可以是“對方覺得有用”??傊?,重要的不是“怎么談”,而是“談什么”。
這就像寫文章、寫書一樣,如果你講不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僅僅是堆砌一堆浮華的辭藻,那還不如不寫。
如果你要形容一個“不會聊天的人”,你可以說:
He is really a boring person, totally lack of social currency.
他這個人真的超級無聊,一點有營養的信息都提供不了。
另外,有時候我們也可以把social currency翻譯成“談資”或者“話題”。
想擺脫尬聊的境地,其實不用糾結怎么聊,聊什么才是關鍵。
說到底
開啟什么樣的話題才能讓你聊出價值來呢?
這里有些小建議~~
多些正面性幽默
聊天分很多種類型,普通的聊天屬于閑聊,更注重其娛樂性。我們會經常開玩笑,其中不乏黑色幽默,互相嘲諷的幽默,但是人在潛意識里是不喜歡被否定的,即使是玩笑。所以我們最好盡可能減少這樣的負面性幽默,多些正面性幽默。
聊故事聊新聞
現代人都比較關注新聞,新聞中有很多故事情節也跟我們自己息息相關,而人的大腦對故事和敘事等信息的處理比其他形式更容易些。所以,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不要有太多的說理,不要讓人覺得賣弄,更好是拉些家常,講講故事,說說大家都關心的新聞話題就輕松很多。
要有正反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回報,每個人也都希望自己的言語得到對方的反饋。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盡可能多的給對方正面反饋,盡多的微笑和眼神接觸,重復對方話語最后的部分,這樣的反饋也較為簡單,讓對方感覺自己有價值。對方也能夠在反饋中得到愉悅感。
話題與他們有關
心理學上有一個雞尾酒會效應——即是在很嘈雜的地方,什么信息都很難接收到,但是有人喊我們的名字我們總能聽到。人們對關于自己的信息會有更多的關注度,所以在話題中要盡可能將注意力轉移到對方的身上,這樣對方也能更好吸收到相關信息,從而對你有更多的熟悉感和好感,聊天就更愉快!
重點講解
重點講解單詞:currency
它是對“錢”的正式稱呼,比?money?要正式得多,而且通常是從更宏觀的維度來形容錢,在經濟學中它被翻譯成“貨幣”或者“通貨”。
Sometimes social?currency?goes further than monetary currency.
有時候,社交貨幣比真實貨幣更好用
想要解決英文聊天中的尬聊問題
你首先要
英語很好
你掌握了聊天的技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