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會問問題是一項特別牛逼的技能!記得德魯克老爺子也曾經說過,問對問題是成功領導的第一步。
“你會問問題嗎?”
“咦,你啥意思啊,瞧不起人是不是啊!問問題誰不會啊!”
“那,你會問對的問題嗎?”
“這個……神馬叫對的問題?”
“嗯,這就是個對的問題,哈哈。”
市面上關于提問的書真的非常少,而且質量也一般,最近這兩年開始學習引導技術,對于提問的質量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到處收羅關于提問的書籍來學習。其中有一本書介紹了焦點討論法的提問技術,個人覺得在結構和流程上都非常容易上手。這本書目前還沒有簡體中文版,所以高價入手了臺版!
這本書介紹了一個ORID的提問框架,O-R-I-D分別表示四個不同層次的問題集,具體說明如下:
O-客觀性層次(The Objective Level):這個層次的問題問的是事實和外在的現狀。
R-反應性層次(The Reflective Level):這個層次的問題是問對于之前的事實和現狀,你的即時反應和內在回應,比如你的情緒、感覺、腦海中的影像,以及客觀事實帶來的聯(lián)想,內在體會等等。
I-詮釋性層次(The Interpretive Level):這個層次的問題是尋找意義、價值、重要性以及含義。
D-決定性層次(The Decisional Level):這個層次的問題是想找出決議,讓對話畫下句點,促使對方(團體)對未來下定決心。
這四個層次非常容易理解,因為它就是我們從感知到做決定的內在過程。
比如一個單身男子在一次聚會上看到一個女生,高挑的身材,瓜子臉,明眸皓齒,還有一頭飄逸的長發(fā)(客觀性層次)。
“天哪!女神!!”他內心狂熱的呼喊著,小心臟撲通撲通的加速跳動(反應性層次)。
他很快在心里盤算著,如果不過去搭訕,也許再也不會遇見這么動人的女孩子了(詮釋性層次)。
腦海中各種搭訕方法奔騰而過,終于,他做出一個決定,走向了那個女孩。
說道:“Hi,我覺得你長得特別像波多野結衣……”(決定性層次)
啪!一記響亮的耳光伴著一句“流氓!”甩在了男子的臉上。
咦,怎么總覺得哪里怪怪的……
好了,段子說完了,來個正經點的,假如你們部門去聽了一場演講,為了組織大家討論一下演講里的內容,你可以使用這么個框架問以下一些問題。
客觀性問題:
你還記得哪些內容?
哪些詞、句、影像、圖片等到現在還讓你記憶深刻?
你注意到哪些信息?
反應性問題:
哪些內容讓你激動不已?
哪些內容讓你覺得味同嚼蠟?
演講結束時,你有什么感受?
這場演講讓你產生了什么聯(lián)想或想象?
詮釋性問題:
演講傳達了哪些重點?
演講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么?
它和我們目前的工作有什么關聯(lián)?
如果讓你做相同主題的演講,你會怎么安排結構?
決定性問題:
我們能做什么將演講中有益的部分融入我們的工作?
那會涉及到哪些部門和人員?
接下來第一步是什么?
這些行動由誰來負責?
什么時間完成呢?
事實上,書中提供了100個常見場景,每個場景都提供了參考問題,可以直接拿來用,非常方便。這種方式可以讓大家既充分討論,又聚焦于關鍵主題,你為什么不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