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七世祖孔霸,為漢元帝師,官至侍中。父親孔宙,太山都尉。曹操對孔融積滿了一肚子的不爽,加上郗慮的誣陷,于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冤枉上狀奏孔融說:“少府孔融,從前在北海,看見王室不安寧,招集徒眾,圖謀不軌,說:‘我大圣之后,被宋所滅。有天下的,何必一定是卯金刀。’后來與孫權(quán)的使者說話,誹謗朝廷。又孔融位在九卿,不遵守朝廷的禮儀,不戴幘微行,唐突宮掖。又以前與沒有出仕的禰衡無所檢點(diǎn)地亂說什么‘父親與兒子,有什么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而已。兒子與母親,又是怎么回事呢?譬如寄物缶瓦中,出來就分離了’。不久,與禰衡更相標(biāo)榜,禰衡說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回答說:‘顏回再生。’大逆不道,應(yīng)當(dāng)予以重誅。”書奏,判處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兒女都被誅。
我覺得孔融最后有被曹操處死并禍及妻兒的下場在他四歲讓梨后就已經(jīng)注定了,在他四歲時,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jì)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yīng)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作為孔子的二十代孫,他的出身夠正點(diǎn),而漢代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推崇的就是長幼有序、溫順謙恭,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一個四歲的小孩,他真的不想拿大的么?是知道拿小的會被大人夸獎吧?而且這次讓梨后更加加劇他的這種思想。
十歲跟父親至京師。當(dāng)時河南尹李膺自守簡慢嚴(yán)整,不隨便接見士大夫及賓客,告訴門者,不是當(dāng)代名人及世代有交誼之家都不得告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怎樣一個人,有意去李膺家敲門,對門人說: “我是李君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后,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guān)于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dāng)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后來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后就不一定聰明。”孔融立即反駁道:“那么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孔融十三歲時,死了父親,悲痛過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來,州里稱贊他的孝行。
十六歲時,名士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記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張儉。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卻不在。張儉認(rèn)為孔融年輕,并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為您的東道主嗎?”因此留張儉住在自己家。后來事情泄漏,自國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壓下此事,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不知他們二人是誰獲罪。孔融說:“收容匿藏張儉的是我,有罪歸我。”孔褒說:“張儉來找我,不是弟弟的罪過,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年長的人承擔(dān)家事,罪責(zé)在我。”一門都爭著赴死,郡縣遲疑不能決斷,于是向朝廷請示。詔書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著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名,州郡以禮任命,都不就。
光和七年,河南尹何進(jìn)即將升任大將軍,楊賜派孔融拿著名片去祝賀何進(jìn),因門人未及時通報,孔融就把名片奪回,引罪自責(zé)而去。河南尹官屬認(rèn)為丟了面子,想要派劍客追殺孔融,有賓客對何進(jìn)說:“孔文舉有盛名,將軍如果與他結(jié)怨,四方之士就會相隨而去了。不如以禮對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將軍的胸懷廣大。”何進(jìn)同意,于是征辟孔融為大將軍掾?qū)伲峙e其為高第,遷任侍御史。孔融又因為與上司御史中丞趙舍不和,托病歸家。
孔融自己以為有高尚的意氣,立志平定國家的危難,因為才器疏闊,思想空乏,所以竟無成功。在郡六年,劉備上表薦他兼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被袁譚攻擊,自春至夏,戰(zhàn)士僅僅剩下幾百人,流矢像雨一樣射來,城內(nèi)已經(jīng)短兵相接。孔融憑幾讀書,談笑自若。晚上城陷,逃奔山東,妻子被袁譚所擄。曹操進(jìn)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袁紹家的婦人孺子多被擄掠。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后來問孔融這出于何經(jīng)何典。孔融答說:“按現(xiàn)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dāng)然而已。”建安十二年,曹操北討烏桓,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曹操)遠(yuǎn)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jìn)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討伐啊!”當(dāng)時,饑荒戰(zhàn)亂,曹操上表請禁酒,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認(rèn)為不要禁酒,而且言詞之中多為傲慢無禮,結(jié)局大家都知道了。
我想起了老子道德經(jīng)的一段: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dǎo)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dǎo)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dǎo)使民心不被迷亂;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xiàn)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于混亂,才能見出忠臣。孔融讓梨這個行為沒錯,但不應(yīng)該被推崇,年齡小吃小梨可以,但孔融不是最小就不應(yīng)該吃最小的,要形成規(guī)則,而不是你偽心的拿最小的能得到夸獎,于是就發(fā)生了上述的一系列事件。在絕對權(quán)力的統(tǒng)治空間里,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時時處處恃才傲物,說怪話講酸話,是歷史上不少自命清高之士的嗜好。仿佛不這樣,就顯示不出自己有智商,就顯示不出自己卓然不群。他們不明白:一次兩次反對可以當(dāng)成建議,但次數(shù)多了就是否定,否定當(dāng)權(quán)者的重大決策是找死的行為。雖然孔融是名士,不能說殺就殺,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況孔融本身就不謹(jǐn)慎,不尊重先哲和不忠不孝兩項罪名就足夠了。
孔融被害時,他的女兒七歲,男孩九歲,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別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么?”答說:“哪里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給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哥號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于是決定都?xì)⒌簟5鹊阶侥玫娜说剑膶Ω绺缯f:“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頸就刑,顏色不變,沒有人不為之悲傷的。不知道孔融知道這件事后會不會后悔?后悔自己的年少無知和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所以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特別是孩子的少年時代。請謹(jǐn)記: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