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樂兮
電影《超新約全書》里,上帝的叛逆小女兒惡作劇,以短訊的方式泄露了每個人的死亡時間,結果可想而知,人性盡情釋放。有人開始惶惶不可終日,有人有恃無恐盡情冒險,有人無所顧忌,做回自己。
“如果知道自己將在一年之后死去,你還會做現在的工作嗎?”
其實,我們也經常會問別人或者被問到類似問題,大都一笑置之?;蛘哒f只要人生沒有出現失控的狀態,很少有人去想要改變。
但有一個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轉變了思維,實現了人生的轉折。
這個人就是《習慣陷阱-終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課》(以下簡稱《習慣陷阱》)一書的作者椎原崇。
在椎原崇的餐飲店正開得順風順水,準備擴大版圖的聚餐慶祝會上,有人問了他這個問題。
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如果知道我自己一年后會死,我不會從事現在的工作!我會嘗試一些不一定會成功的事情!”
意識到自己的真正想法,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不斷進行自我更新,逐步實現了財富自由和時間自由,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人。
《習慣陷阱》這本書,作者以輕松親切的筆觸,將自己人生突破的經驗結合咨詢中的真實案例總結成的 “心法”娓娓道來。書中將人生通關蛻變分成四個步驟:舍棄、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將自己的特點作為“武器”、學會接納,以15堂必修課的形式融入其中,還附有15個舍棄練習、13個認知及接受訓練,8項終身成長練習《自我更新實踐手冊》,可操作性很強。
椎原崇的人生經歷就是一個傳奇,他1981年出生,初中畢業,在“沒有學歷”“沒有資格”的情況下,從做生意開始到以咨詢為主業,并在日本獲得“想聽也聽不到的個人咨詢”的超高人氣。
他不一樣的人生通關公式,是從舍棄開始。
只有不斷舍棄舊規則,才會有更新更好的東西填補進來
椎原崇說:你的未來既不在過去的延長線上,也不在現可在的延長線上。人生也好,事業也好,只要階段變了,游戲規則就會改變。
我們知道人生是自己與環境共同創造的。人生是否改變,取決于“意識”和“環境”兩個因素。
“意識”是你對自己的現狀不滿,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強烈愿望。只有改變的愿望還是不夠的,我們還容易受過去意識的影響。這些過去的意識可能曾經使我們做成某件事,但是現在卻成為了我們的束縛。
如果現在的你感到人生停滯不前,工作陷入瓶頸,或者你想要實現蛻變式的成長,你就需要首先學會舍棄。那如何識別哪些是應該舍棄的呢?
《習慣陷阱》提出一個可以輕松識別應該舍棄的東西的方法,那就是思考“我是因為開心”還是“因為覺得可惜”所以在做。讓你感到“放棄了真可惜”可能就是你要舍棄的東西。因為人會覺得可惜,是因為不想吃虧,這樣的習慣思維本身就會妨礙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習慣陷阱》一書中有很多個舍棄的建議,有兩點讓我印象特別深:
舍棄“說過就要負責”的習慣
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把承諾看的特別重,認為答應的事就要做到,說出的話就要負責到底??墒钱斪约喝绾闻σ沧霾坏?,或者做不好的時候就會陷入自我懷疑,自責,甚至自我攻擊的消極情緒中。
其實我們的想法、生活狀態都在不停地變化。過去喜歡吃的東西,現在可能就不喜歡了,以前喜歡的人,現在可能也不喜歡了,當時覺得重要的,現在也許就不重要了。
如果我們執念于為了負責過去的話,就沒有辦法開始接受新的生活。所以不必太過糾結,重要的是我們勇于誠實地面對現在,活在當下。
舍棄“討好他人”的習慣
獲得他人認可的欲望,每個人都會有,而討好型型人格的人總是在委屈自己成全他人,這其實是在過度消耗自己。我在求學階段,就曾因為自卑形成了討好型性格,現在回憶過去,只覺得那段本該非常美好的青春時期,過得太過小心翼翼,為沒能做真正的自己,肆意瀟灑而懊悔不已。
討好別人是最得不償失的,因為你所有的努力可能就是徒勞:
“不管多么美味的A5級和牛,
討厭吃牛肉的人是不會喜歡的。
不管是多么好吃的壽司,
討厭吃生魚片的人是不會喜歡的?!?/p>
蔣方舟說得好:真正欣賞你的人,欣賞的永遠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所以,人生短暫,對你自己來說,只要讓喜歡自己的人喜歡就可以了。
擺脫提升能力的陷阱,找到自己的特質,這才是你真正的“武器”
如果你就是純粹的想提高專業技能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是為了獲得高收入而提高技能,你會發現技能高超的人不一定收入高。
現實是技術和能力往往不成正比。為了想要獲得更高收入,拼命提高技能容易讓人陷入焦慮和抱怨的漩渦:“明明我的技藝更高超,憑什么他比我掙得多?”“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只能更努力”。
當然《習慣陷阱》這本書里,椎原崇依然認為提高技能固然重要,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想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就,要依靠的必定是自身所擁有的價值,即“自己的特質”,這才是一個人成功的核心要素。
例如兔子跑得快,但是兔子不應該去和烏龜比賽,兔子可以發揮跑得快的優勢去送快遞,可以去做急救,可以組織兔子圈跑步競賽,也可以寫一本跑步的教材等等。兔子的思維不能只停留在自己能比烏龜跑得有多快這件事上,而是要找到自己更深層的維度。正如椎原崇說:事業成功與否不是由“提供什么服務”決定的,而是由“誰提供”決定的。
當然,找到自己的特質,不是那么容易,這是一個過程 ,也不會那么順利。
特別喜歡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話:高級的智慧是,把自己所有的感覺、情緒、思想,都拿來,變成銳利的武器,在現實的世界里,披荊斬棘。
真正的成長要對害怕的事情”SayGo”
去做害怕的事情,不是意味著,去參加自己不愿參加的聚會、見自己不想見的人、加入自己不想加入的團體,這樣可能會讓你會討厭的事情。
《習慣陷阱》一書中的核心都是強調要了解自己的內心,要勇于活出真實的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椎原崇認為我們很容易將“討厭的事”和“害怕的事”混為一談,實際上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討厭的事情,你可以斷然拒絕,但對于令你害怕的事情,要嘗試去做。
人要成長改變,必然是要突破“舒適區”,就像健身的人都知道肌肉生長是要經歷撕裂的過程。
那如何辨別“討厭”和“害怕”?
感到害怕,是因為想要做,只是缺少勇氣,有時人們還能從做害怕的事情中獲得快感。比如,討厭坐過過山車的人會以鄭重口吻說:“不行,我真的討厭坐過山車”。但是害怕坐過山車的人可能會說:“不坐!坐過山車太恐怖了!我不想坐!太可怕了!”
那些你只需要勇氣去做的你認為害怕的事,真的做了,你會發現也沒什么大不了,甚至還會有不小的收獲。
椎原崇本人就因為害怕張口求人,而鼓起莫大勇氣,得以有機會去見了一直想見的名人,從此提升了社交圈,事業越做越大,改變了一生。
《習慣陷阱》這本書能讓我們重新認識習慣,推動我們改變舊有的習慣思維,進而真正做到掌控習慣,同時也能指引我們發現真實自己,活出幸福人生,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如果你想讓自己人生有新的可能,如果你也想像作者一樣突破人生的局限,你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方法和答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