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遷 第四章 破局思維(2)

4種增長引擎

好習慣

仔細觀察,所謂好習慣,本質就是那些能自增強的正循環的行為。比如,持續學習的習慣,是“學習——成長——增值——學習”的循環;堅持鍛煉的習慣,是“鍛煉——精力充沛——鍛煉”的循環;與人為善的習慣,是“善意——回報——善意”的循環。

鑒別一個習慣好不好,只需要看它是否能夠形成正循環閉環。

到底是焦慮型學習還是有所成長?關鍵是學習能否“增值”形成閉環;到底是“作”還是鍛煉?關鍵看是否構成“鍛煉——精力充沛——鍛煉”的閉環。很多白領平時不鍛煉,周六、周日狂虐拉練,往往會把自己弄傷,其實這是訓練過度。這樣看來,那種“輸血式”的助人,不是真的想幫人,只是求認同罷了。

從興趣培養到能力養成

因為對一件事感興趣,投入足夠多時間練習,提升了能力;因為能力提高,所以更好兌現了價值;因為有所回報,所以更加感興趣;一個愛好逐漸養成了能力,甚至成為職業。這個模型叫作“職業生涯三葉草”,我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有詳細的解釋。

快速學習的知識IPO

通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輸出產品,把自己的思考結果向外輸出,從而吸引更多重要的問題輸入,形成一個循環。所有偉大的知識工作者都在跑通這個循環。彼得·德魯克的生產模式是:

用咨詢驅動,用講課整合,用寫作產品化。

企業管理中的“信——任”循環

因為對某個人有信心,所以授權、委任;對方因為獲得委任和授權,擁有更多的機會,產生更大的信心。當然,信任要以制度為底線,否則就變成了放任;信任也要以目標為高線,這樣就會進一步變成責任。

“信——任”循環

4種死亡螺旋

窮者越窮

貧窮是一種心態,窮者越窮就是一個典型的死亡螺旋。

忙——亂——忙

稀缺——沒有資源想長遠的事——稀缺

物質匱乏——誘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質匱乏

如果不能打斷這個循環,你也許會一直窮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來,控制住混亂場面,然后引入資源思考、學習和規劃,建立起另一個正循環來抵消負循環。

引入一些導師、咨詢師幫助你思考也是好方法。總之,你要用一條“想未來——高收益”的小循環抵消這個窮困循環。

投入不足

很多企業面臨這樣的問題:利潤下降導致研發投入不夠,研發投入不足讓競爭力進一步下降,與此同時公司還不敢停,因為養著很多工人和廠房,一旦停大家都得挨餓,就像坐在火山口上,惶惶不可終日。

企業這個時候應該盡快謀求轉型。個人一旦陷入這樣的死循環,最好的方式是找到脫困的機會,借錢重新學習一門技能,或者換一個高價值的工作。

如果沒法整體轉型,聚焦在一個點上會更加有機會。有些家庭選擇集中力量培養一個孩子——老大守在家里,老二出去打工,讓老三有機會出人頭地;有些地方的民風則是一個家族甚至整個村莊供養最有出息的孩子,都是一種明智的解決方式。企業則可以選擇讓某一個產品持續迭代。

工作狂循環

工作狂和熱愛工作的最大區別是,工作狂需要工作,而熱愛工作的人熱愛工作。就好比癮君子需要毒品,而不是熱愛毒品一樣。

工作狂——家庭投入少——家庭沒成就感——工作狂

這是個負增強回路。很多職場人在公司很忙,對家里投入少,一段時間后,家人都對他有怨言。雖然說家庭很重要,但要頂著家人的怨氣融入家庭,并不是件容易事,于是下意識地就選擇少回家。家人怨氣因而更大,導致他回家次數越來越少。很多人是被逼成工作狂的。如果你們家有個工作狂,記得要雙方一起努力。

做自己

求認同——找不到自己——求認同

一定要說說這個死循環——在這個滿世界都在比賽誰更自我的時代,“秀出自我”是一種毒。

很多“找自己”的人,不管是找夢想還是找天賦,內心的訴求是“求認同”。越是求認同,注意力就越放在外界的關注、外界的高手上,也就越難找到自己的天賦、夢想和激情。這也讓他們越來越焦慮。

其實,你怎么可能通過討好別人來做自己呢?與他人攀比是永無寧日、絕無勝算的自我恐怖主義。

停止這種循環的方式是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關注自己的需求和優勢,在方式方面借鑒,在步調方面有自己的洞見。

優勢,在方式方面借鑒,在步調方面有自己的洞見。

回路高手工具箱

以上是8種個人成長中最常見的正、負循環。那么如何創造正循環、停止負循環呢?

識局

系統的循環寫出來其實特別清晰簡單,為什么很多人還是往里跳?

因為反饋回路都有一個玩死人不償命的特點:短期感受和長期收益總是相悖。

正循環的學習、健康、投入、習慣剛開始都感覺很累,并不舒服,而負循環的開頭——忙帶來的充實感、不投入的安全感、工作狂的成就感,短期感受都很好。

所以人們往往為了不改變而改變。

我因為一半遺傳一半自己作,得了痛風病,發作的時候常常整晚睡不著覺。連續好幾天,疼痛終于過去,這時往往因為休息不好、身心俱乏、情緒低落,覺得應該好好工作一段時間,努力補上進度。

這一努力往往就有點兒過——連續好幾周寫作、思考、讀書。做著做著就會有點兒小成,于是得意忘形,找來三五伙伴喝酒,這時距離上一次痛風發作已經一兩個月,痛苦也忘得差不多了。

疲勞加上高嘌呤食品,往往又會犯痛風。

病——工作過度——吃喝彌補——病

這就是我在自己身上找到的第一條增強回路,花了兩年時間,才摸到這個循環。每次和人分享,都有朋友拍大腿:原來如此!每個人和自己反復發作的病癥,都有一個循環回路。

好的破局者往往知道:當一個體驗短期很爽的時候,你往往要警惕:長遠的損失是什么?而當這個體驗短期痛苦的時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勵:長遠的收益會是什么?

搭建正循環系統,破壞負循環系統,切斷自毀線路

作為一名系統思考者,你能養成的最好的第一個思維習慣就是逆時間打斷負循環:

? 如果忙得沒空思考,那么沒空思考是否讓你更忙呢?

? 如果因為窮,所以總希望翻盤,那么總希望翻盤是否讓你更窮呢?

? 看到人口帶來貧困的報道時,你也一定要嘗試思考,貧困是否也會帶來人口增長呢?

一旦發現這些情況是首尾相連的,盡快打斷這種惡性的負面循環。你可以通過直接打斷、引入更多資源,或者搭建新的回路來實現。

第二個思維習慣是順著時間搭建正循環:

? 如果寫作能為你帶來名聲,那么如何用名聲幫你更好地創作?

? 如果技能精進能讓你獲得成功,那么如何用成功讓你更加精進?

? 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讓你有所收益,那么如何讓收益帶來更多類似的事情?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第三章提到的知識IPO,第二個問題的思考結果是聯機學習、“以答案換答案”的方式;第三種情況其實就是投資的本質,用賺來的錢繼續投資。

一旦有了這個意識,你就開始成為一名系統思考者,你的人生開始搭建各種細小的正循環回路,而那些侵蝕你精力的負循環也會慢慢停止。

學習一些能自增長的技能

有一些技能天生自帶自增長能力,非常重要。

讀寫能力:好的讀寫能力能讓你接觸到更多好資料,成為更好的讀者或寫手。

破英語:我不認為成年人需要把英語學到多好,更聰明的做法是夠用就好的“破英語”,熟練利用谷歌翻譯、維基百科、亞馬遜、字典軟件、搜索網站迅速找到大量英語資料,在應用的基礎上慢慢提升。

社交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會讓你認識更多人,反過來強化你的社交能力。

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系統的層面,你看到的系統越多,世界對于你而言就越簡單,于是你就有更多資源來理解世界。你慢慢會看透世界的規律,實現思考力的躍遷。

聰明的善良:善良是世界上傳遞最遠、增長最快的東西,但是笨拙的善良往往會帶來摧毀你的負循環。聰明的善良是重要的自增長技能。

理解了回路,也就理解了規律,你看問題的眼光會變得長遠,不再浮躁。

下面我們談談另外一種關系——層級。

層級:看問題很透徹的技術

高效能人士的多層系統

三個乞丐冬天在巷子口討飯。甲對乙說:“我要是皇帝就好了,我就讓公差把這條街的剩飯全部都收來歸我,不用討。”乙說:“你就知道討飯!我要是皇上,我就打個金斧頭,每天砍柴去。”丙嗤之以鼻:“你們兩個窮鬼!都當了皇上,還要干活嗎?讓娘娘們天天烤紅薯伺候我吃!”

如果你覺得這個故事好笑,那你天天喝的這些“怕就怕成功的人比你更努力”的勵志雞血,也挺好笑的。成功人士的確努力,但是努力對成功的影響并不如你想的那么大。

比如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文章《首富王健林的一天》里,談到了首富一天的日程表:

24小時,兩個國家,三座城市,飛了6000公里,簽了500億元合同……早起健身,條件允許就請警車開道,只為節省時間。在飛機上開會研究項目。每天工作12小時。

如果僅僅拼努力,我們對比一下快遞員的工作強度,也能寫出一篇很煽情的文章:

24小時,12棟大樓,三個城區,敲開了400扇大門,遞送包裹總價值50萬元……早起健身(分包裹),電動車開道只為省時間。中午和哥們兒研究送貨路線。每天工作12小時。

我很尊敬快遞小哥,憑努力賺錢,非常牛。但努力是快遞員和王健林的最大區別嗎?

顯然不是。王健林的效能其實高在:去哪兒、和誰簽訂500億元合同,(和誰)聊項目,(花錢)請警車開道搶時間。這么繁忙,他也非常專注,從不外包健身、讀書。這些都是智力、資源和自我管理,和努力關系不大。乞丐和低水平努力者,都困于“平面思維”——在最低維度思考,并且認為高層的人也一樣。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體系是一個“高效能塔”:

? 資源層:個人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情感資源;

? 方法論層:使用資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論;

? 目標層:選擇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價值判斷。

高效能塔:效率的層級

勤奮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奮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奮靠方法論,高水平勤奮靠選擇目標。之所以說你處在“低水平勤奮”,其實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停留在這一層;還有一部分人著迷于第二層;其實很多的力道,應該用在第三層。我且命名為“勤奮的三重境界”。

假如你希望快速學習、成長,一年內成為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人,你在這三個層面如何提高自己的效能呢?

勤奮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

你是否愿意學習?處在這個層面的人應該都有知識焦慮。

那你是否空出來時間、精力和財力來學習?現在好的學習資源很便宜,但很多人明明有學習焦慮,卻沒有學習時間;明明有學習時間,卻沒有學習精力。

所以,要學習,要付費學習,要空出時間、精力來學習。

勤奮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論勤奮

那么如何更高效率地調用時間?如何更好地調配精力?如何見縫插針地學習?如何保持碎片化的系統性?如何找到好知識?如何確保學了有用?如何跟他人學?如何做筆記?如何把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問題,早就有人經歷過,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要做的,只是學習。這其實就是如何將各種方法論應用到實踐中:時間管理、精力管理、項目管理、學習方法、知識管理等一系列方法論的內容,也是我在“得到”的《超級個體》專欄2017上半年的主體內容。

好的方法論不和自己對抗,而是簡單利用人性。比如我在《心理自衛術》里面講到如何控制憤怒,不用大段的心理學技術,只要數數就好。別看數數很簡單,其實有竅門:第一,千萬不要正著數1、2、3、4、5、6……這是戰備狀態,數到10就沖出去打架了;第二,不要按照數字順序數,這調用不到理智腦,要間隔數:13、11、9、7、5……這樣數到1就平靜了。

設計精巧的方法論都是簡單、易操作的,沒有復雜的說明書,以至于一開始你會覺得太簡單了。但這種方法論最實用,因為在高壓力的實際操作情況之下,占用系統內存越少的工具越好。好工具在設計的時候已經充分利用了人性,不需要你專門花心力使用。上述這些以及橙子學院的三件事、應用軟件GTD的番茄鐘、生命之花、ETA(預計到達時間)、WOOP[注釋]思維心理學等都是極好的方法論。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問題,早就有人經歷過,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只是學習。

不過任何東西過多,總不是好事,尤其在更高層系統不明確的時候,我們身邊不乏方法論狂熱者。

比如,我們身邊有這么一種人,就叫他小明吧。

小明報過很多課,看過很多書,知道各種個人成長方法論。每次我說一個方法,他都能舉一反三,瞬間丟一篇公眾號文章來,里面有詳細的建議。我有時候都想,讓他做《超級個體》專欄算了。

這樣一個人,對自己期待自然很高。但是小明越努力,招式越多,越找不到方向,尤其是這些方法論和大牛的說法有時還彼此沖突,左右互搏,小明非常迷茫。

有一種心理疾病叫作“躁郁癥”,就是狂躁和抑郁交替發作,一會兒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安靜下來又覺得自己相當無能。狂熱分子的另一面,就是信心突然結冰。每隔一段時間,小明就覺得一切都沒有用、沒有意義。

我把這種人比作“成長界的王語嫣”。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的王語嫣識得各大門派的武功,表哥一邊打架,她還一邊在旁邊點評。但是王語嫣永遠成不了高手,因為王語嫣缺乏兩樣東西:上層缺一棵清晰的問題樹,底層缺好的執行力和精力管理。單層思維、戰術勤奮的王語嫣,永遠只能當功夫解說員。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向上躍遷一層。

勤奮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標,戰略勤奮

但是,到底什么是核心競爭力?我到底在什么賽場和誰競爭?有什么優勢?這些優勢會越來越有用嗎?在更高層面獲得了競爭力,對我有什么價值?

很少有人會思考這些問題,而這些都是生涯規劃、個人戰略、人生設計的話題,本書第二章也都在講這些內容。

產品經理J過來和我抱怨,在小公司,產品經理經常變成項目催活的,所有零零碎碎、技術難度不高的活,好像都是產品經理的。J學了項目管理,學了各種分析工具,因為催不動美工自己還學了UI(用戶界面)設計的一些技術,但還是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其實產品經理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洞察客戶、理解趨勢、關注同行”。只要你能夠洞察客戶需求,就能說服各個領域的高手按照你的想法工作;只有你足夠理解趨勢,才能在關鍵時候引爆;只有你關注同行,才會不斷被啟發用新的方式組合內容。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數據和訪談之上。和獨立思考有想法的人談感受是沒戲的,只有拿出來大量的數據、訪談,他才會老老實實認同你比他更懂客戶;只有拿出足夠多友商的玩法,他才會承認你了解市場。

當你有了這個能力,自然就會撬動一流人才的注意力,既不需要你天天催促,也不需要你忍不住自己做個UI。如果想不明白這些,花再多的時間去學習各種管理、技術、板塊……短期有效,長期無能,還會被專業人士超越。越忙越沒有競爭力。如果看不到頂層建筑,你平日辛辛苦苦壘的磚頭,根本搭不成大樓,也就是一堆散落在地上的磚頭罷了。

想得足夠明白,足夠了解這里的關系,就敢少做事,找杠桿支點。聚焦到“洞察客戶、理解趨勢、關注同行”,要學的東西突然就變少了,和你競爭的對手也變少了,而支持你的人變多了。注意,這就是目標選對了的表現。做那些更少更好的事,是最重要的高效能。

知識源頭&多層系統

每一層都調用其下一層,又被其上一層所調用的系統,就叫作多層系統。高效能系統是一種典型的多層系統。

多層系統在生活里也特別常見。人體就是一個多層系統。意識——大腦——器官——細胞——DNA(脫氧核糖核酸),層層調用。現代組織沿用了這種多層系統: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教練技術中則把人的行為和意圖分成“愿景——身份——信念——能力——行為——環境”6層,稱為邏輯層次。

理解多層系統,解決復雜問題

所有多層系統都有兩個共同點。

上層決定下層

目標決定了使用方法,要省時間,要出效率,要性價比,選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

方法論決定努力方式。

下層無解,向上一層

努力收益不高,就要找方法;方法論太多學不過來,就要重新設定目標。在多層系統里,每一層都是其下一層的第二序改變。

在多層系統里,我們最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低水平勤奮”,其實就是“低層級努力”。因為低層次的部分好把握,也容易看到,殊不知答案根本就不在這一層。

一位客戶咨詢時抱怨:“這個我做不到。”

我問他:“如果我請你現在出去裸奔,你能做到嗎?”

“這個我也做不到。”

“其實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做,或者不想承擔裸奔的代價吧。你不是做不到,而是選擇不去做。如果有一天你裸奔能救自己家人、孩子,也許就能做到了。”

為什么要做這個區分?如果一個人經常和自己說“做不到”,他的能力范圍會越來越小,會成為一個無助感很強的人;但如果對自己說“我選擇不做”,則是一個自我強化的過程,你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做到,只是你不愿意,你依然可以掌控這件事。

同樣,很多人認為自己“沒主見,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是你問他:

“如果老板問你,這個月工資不發行不行?”

“不行。”

“真的真的真的想不發呢?”

“那也不行。”

所以其實你不是沒主見,而是你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在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上,你依然會堅持。

這個問題并不在“敢不敢堅持”上,而是在“是不是重要”上。同樣道理,很多人其實并不是毅力問題、技術問題,而是認知和價值觀的問題——他堅持的東西不夠重要,對于足夠重要的吃飯、睡覺,一天也沒有落下。

回頭看前面談到的高手戰略,其實講的是“職業發展”的多層系統。

一個人的外在成功,是“能力——站位——趨勢”的多層體系。如果努力了還沒有成功,不妨關注下站位和趨勢。

第三章的“自下而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其實是“高效學習”的多層系統。

知識體系是一個“信息來源——學習方法——聯機大腦——解決問題”的系統。如果信息來源太多,不妨升級學習方法;如果學習方法不行,不妨嘗試外包一部分知識,重要的是時刻回到頂層思考——這對我解決問題有什么幫助?

寫作是一個“細節——句子——段落——框架——主題”的多層結構,最好的寫作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但是我在寫作不順的時候,常常不小心掉入低水平勤奮的陷阱。比如我開始構思一篇文章的框架,這其實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實在費腦子,于是我開始查資料(最底層),來回修改其實沒有什么區別的文字(句子),往往這就能搞半天。有時候更糟,我反復“調整狀態”,收拾東西、擦桌子、吃東西、看一集美劇,充實地干了一天,結果當然一點兒都沒有改變。

如果有人總在提醒你“要有大局觀”“看事情要跳出來、要全面”,那么你最好意識到,這就是多層系統的問題。

層級思考工具箱

ETA脫困四問

“情緒——事件——目標——行動”是一個多層系統,當你發現自己困于事情或情緒中,可以用“脫困四問”來重新設定行動。一旦你發現自己被事情或情緒所淹沒,不妨跳出來自己想想“脫困四問”。

第一問(Emotion):我在什么情緒之中?給自己的情緒打個幾分?(找出情緒類別)

第二問(Event):發生了什么?嘗試客觀不帶情緒地描述發生了什么事情。如果發現不能客觀,還帶有情緒化的語言,請返回第一層,繼續處理自己的情緒。(挖掘情緒背后的事實)

第三問(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緒一定是對自己的不滿意,通過對情緒背后事實的描述,就可以發現產生情緒背后的初心——某種期望或目標未能達到。(找到期望目標差距)

第四問(Action):我如何改進?找到目標差距,就要正視自己,如何改變行動從而達到期望的目標。(行動改變)

ETA脫困四句

關于“脫困四問”我曾經寫過一篇完整的解讀文章,還設計了一個打印出來隨時可用的模板,在我的公眾號“古典古少俠”(ID:gudian515)輸入“ETA”就可以找到。

知識源頭&自下而上的進化

人一層一層從多層系統向上躍遷的過程,就是一個思想躍遷式進化的過程。所有的多層系統,都是自下而上進化而來的。

1. 公司的進化:

一開始有一個自由職業者單干,做得越來越好,開始請幫手,然后變成小組織,小組織繼續發展變成大公司,最后成為集團公司。管理者如果意識沒有跟上,依然用管理小團體的思維管理大公司,就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2. 國家的出現:

最開始是農民聚集起來形成村落,村落聚集形成鄉鎮,鄉鎮之間進行貿易,形成城邦,然后形成國家……

3. 生物的進化:

生物的進化也是自下而上的多層迭代。生命起源假說里占主流的“RNA世界學說”認為,最早的世界是一鍋“生命湯”,因為某個契機,無機分子聚合形成了可以復制自身的RNA(核糖核酸),RNA和DNA、蛋白質聚合形成了細胞,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生命體,也是你我的老祖宗。老祖宗細胞一出生,就開始做接下來30億年里都在做的同一件事情——自我復制。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刻,從這一瞬間開始,環境就有了“利于復制”和“不利于復制”的區別,生命也第一次有了“好”和“壞”的自我意識。

然后,單細胞生物聚合形成多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聚合形成器官、組織,最后是一個個個體,包括人類。人類繼續通過語言、交通網絡聚合,形成社會、組織和文化。整個世界的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多層系統。底部是RNA,頂部是人類社會。這個社會正在通過數碼聯網,生成更高的全球意識,這個過程叫作“元系統躍遷”。

進化底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