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寫這篇文章來北京已經 2 年零 8 個月了,說說這段時間的感受。
2014 年 7 月 1 日我懷揣著夢想來到北京,迷茫但又憧憬著,一路走來也算磕磕碰碰。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不想按部就班走別人走過的路。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我想嘗試更多的自己,不為自己設定任何界限,我要一直告訴自己“Yes,I can do it.”。
我在四三九九
這是我第一段工作經歷,我加入了掙錢最多也最幸苦的手游行業,我把這里定義為職業生涯的開始。
在這家公司我認識了敬坤(老大)、鐸哥(師傅)、云飛(老鄉)、高峰(好友)等等。在這里我開始學習使用 Erlang 語言開發服務器后端程序。
我是一個非常愿意為喜歡的東西付出努力的人,為了學習 Erlang 語言我從網上羅列許多優秀的資料和官方的文檔打印成紙質版本隨身攜帶,甚至有一段時間連上廁所都拿一本啃著,為了學習 Vim(編輯器之神),我適用了許多優秀的配置,翻看了無數的技術博客和書籍,等等。就這樣埋頭苦干了快一年也基本能勝任這份工作,同期游戲也上線了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本來信心滿滿的投入到新游戲的制作,不知為何團隊莫名其妙就解散了,短短數日同事們走了一大半。后來才知道是項目經理帶著團隊離開了(看來我還是沒有成長為核心成員)。
這時大概是 2015 年 6 月左右,開發任務基本終止了,每天就做一些維護的工作和玩游戲,這樣一直持續到 8月份我開始決定離開了,大概是 9 月份的時候云飛說 “有一個小團隊需要后端程序員,你有興趣沒有,工資福利都好說?”,我說 “可以啊,反正我是不想這樣閑著了。”。就這樣我提出了離職申請并開始學習 Node(下一個項目使用的語言),離職被一直拖到 10 月份的時候終于滿一個月離職加入新團隊。在這里學到了許多有價值的技術和一些獲取技術的途徑(比如 GitHub),我自己也能夠獨立的解決遇到的技術問題了。
第二段工作經歷大概2個月,就是上邊提到的游戲創業團隊,我們加入時大概10個人左右,然后就風風火火的投入戰斗了,到12月份的時候游戲雛型已經完成,可惜生不逢時啊,投資人撤資了。于是這段經歷就這樣 Game Over 了。
非常非常感謝曾幫助過我的那些同事們,也祝他們在新的團隊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在普林
第三段工作經歷,也是我目前在職的公司普林科技,于 2016 年 1 月 4 日加入公司。
在游戲行業待了 1 年多,發現自己的興趣并不在此,心里一直認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才是真正牛逼的技術,這也是選擇普林的原因。
在這里有一種找到了組織的感覺,反正就是狀態莫名的好。濤哥(老大)對我很信任,安排我負責好幾個項目的工作和一些面試的工作(感覺受寵若驚),當然為了回饋這份信任我投入了100%的熱情。同事們也好優秀,什么 “博士后、博士、北大、北航”,看來我只有更努力、更努力和更努力奔跑才能趕的上他們的步伐了。
事情到這里本該是 “公司蒸蒸日上,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然而現實永遠都不像我想的那么簡單,有時候覺得自己還是 “too young, too naive”。公司經歷了許多狀況 “換帥、直屬領導離職、COO離職和同期進入公司的同事離職等等”,我能清楚的感受到公司文化的變化,這一切歸根結底是公司發展的并不順利。所以當你決定加入一家創業公司的時候,一定不要給自己太美好的心里預期。也許有人會說這很正常,創業的各個階段一定會經歷許多,我一定認同他的觀點。在實際中,我也在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定位來適應公司,偶爾也會抱怨但大多數時候還在努力堅持。
最終還是決定離開了,心態也很平和,只是覺得這里不太適合我未來的發展了,我決定換個環境繼續前行。在普林這一年我學到許多東西,不僅僅是技能的提升,學會了思考、學會了為人處世。我非常感謝普林每一位共事的同事,從你們身上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最最感謝的是我的兩任領導濤哥和志國。相信我們只是緣盡于普林,他日還會聚在一起。
下一站 ofo
共享經濟是時下最熱門的創業領域,雖然本質還是商業還是以賺錢為目的,但我非常認可共享經濟帶來的變化,也相信它能改變世界。
就如我即將加入的 ofo,以解決最后 1 公里為目標,方便了成千上萬人的出行。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創業,相信在這里會收獲不少。
下一站 advance.ai
人生之所以好玩是因為我們無法判斷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我最終還是放棄了 ofo 的邀請選擇加入 advance.ai。
如果非要給出一個解釋,那可能是下面這幾個點打動了我:
- 直屬領導很給力,在接下來的職業生涯會幫助我更快的成長。
- 感受到了尊重,我相信一家懂得如何尊重員工的公司會走的更遠。
我希望自己不忘初衷,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