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清水一點通 日更的第99篇,希望能幫助到你。
在這個問題上,本著干凈、直接,不做標題黨的原則,我直接出結論是: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進大企業。
非“絕大多數”的意思是,要么你是某個領域的天才,要么就是你在上學期間對某個行業有相當程度的研究,或者兩者都是。
我知道,現在所謂的網紅牛人,經常用下面的理由“忽悠”你進入中小微:
1.大公司人多得很,競爭非常激烈,真正升職加薪的機會少之又少。
2.大公司關系復雜,你這兩眼一抹黑的小孩能有什么發展。
3.大公司比你牛的有的是,還不是升不了職,你能比他們還牛?
4.大公司薪水都不高,什么時候能在北京買上房子?
5.大公司的模式已經落后了,船大難調頭,跟創業公司沒法比。
很多人就是因為以上某點或某幾點,放棄了進入大公司的機會,那么,請允許我說說我對這幾個論點的看法:
1、在競爭中成長。
如果讓我再加入一個字,就是越,即“競爭越激烈越好”,團隊和環境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團隊中的人都在學習,你也會不由自主的學習,你可能會說:那要是都是互相拆臺的負能量呢?你也能在其中辨別出哪些是正能量,哪些是負能量,甚至會思考組織如何有效運行這一有效問題,絕對不是壞事。
2、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人際關系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同事之間是以雇傭關系為基礎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你做好本職工作,并為團隊服務,就基本不會受辦公室政治的影響,真正受江湖影響的還是那些武林高手,暫時與你無關。
3、一定要和牛人在一起。
這里面引用李笑來老師的話:一定要在物理上接近先進的東西,人之所以不努力,很大程度上是他沒有見過身邊活生生的例子。和什么人在一起,你就是什么樣的人。
4、工作10年之內不談薪水。
直接進入數學概念,一個對自己有追求的人的薪水,絕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性的。吳軍老師曾在專欄中指出,年輕的工程師如果能進谷歌或是微軟,幾年以后無論是升職還是跳槽,薪水都是成倍往上走的,而如果當初他去的是本土的IT公司,恐怕很難有這種成長。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大公司雖然不如小企業靈活,但是大企業更容易獲得資源、利用資源,發揮資本的體量作用。按照克里斯坦森的創新理論,小公司適合做顛覆式創新,大企業適合做延續性創新,看似小公司有優勢,但是要知道,延續性創新才是各個時代創新的絕大多數,更何況有能力做顛覆式創新的小公司也是極少數,只是在宣傳媒介上,活下來的小公司更顯得耀眼。
綜上,到大公司去仍然是不壞的決定,如果你熟悉獵頭行業,就知道,在大公司上班能讓一般的職場人保值增值,小公司在這方面就具備什么優勢了。
今天就講到這,未來更精彩。
講干貨,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