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味道# 從面粉到面團到包子和餡餅,折騰了兩個小時。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是會包包子的,只是憑著兒時父親膝下被教過很多遍我卻學不會的那一點記憶。那個被寵壞了的我,如今竟也可以自己做出這樣的味道。
小時候,父親常年出差在北方,于是每一次他回家的日子便是有面食的日子,這樣的傳統被我們一直延續到了現在。過年或者我回家的時候,媽媽總還會念念不忘地安排一個下午一家人一起包餃子。
在那個信息還沒有那么發達的南方小鎮上,我們算是很另類的口味了。在南方人的胃里,總認為只有米飯才是正餐,所以很少有幾家人會自己在家里做包子和餃子的。那個時候我甚至不知道父親為了讓我們吃了不上火,其實已經改良了北方的餡餅。
直到今天,我真的自己操刀把煎好的餡餅放到蒸鍋里回籠后,咬下去那口味道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很小的時候我吃的那就是餡餅。
小時候為了滿足我玩面粉的欲望,父親從北方買了包餃子器回家,大人們包著各種花式餃子,我就只鐘情那個機械的工具,我那笨拙的小手怎么也學不會把包子或者餃子捻到一起。后來大了,大家也不再逗趣我學了,于是,至今我才終于會了。
在父親離開了14年之后的這個父親節。
希望天堂里,他知道。
就像我第一次離開家后自己買了第一件新衣時,父親說:“嬌氣包真的長大了,竟然會自己買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