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是我今年五月份閱讀的一本書,讀完后我整個人無不為陶勇醫生直面苦難的堅強、對從醫的信仰、對世界的包容和大愛而震撼。在苦難面前,他依舊能撥開荊棘,向陽而行,所呈現出來的通達和大智慧,值得我們用一生來學習。
01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陶勇,一名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35歲成為主任醫師,37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眼科領域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更是我們常人眼中的天子驕子。
然而這樣一名頂尖的眼科醫生,突然有一天被一個生活困苦、性格孤僻、心理扭曲的眼疾病患砍傷進了ICU,從此與手術臺再也無緣。
陶勇醫生剛學醫的時候,他曾想過有一天可以通過科研項目取得成功而出現在一些醫學雜志上成名,如今卻沒想到自己是因為醫患關系而成名。
事發后,對行兇者他選擇了理解,但不能原諒。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法律應對“惡”給予懲罰,他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個被傷的醫生。
02 與傷痛和解,用善良和智慧照亮前路
陶勇醫生自這次暴力傷害事件后,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把它當作了一次生死邊緣的考驗,他用毅力化解了這次危機,也和自己達成了和解。只源于他對醫學的信仰,他對科學和專業的愛,對眾生和病人的愛。
他對這個世界的悲憫和熱愛,讓他在未來的醫學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步履從容。正如季羨林先生在《牛棚雜憶》里說,既然決定活下來去了,那就要迎接更加激烈更殘酷的戰斗,這個準備他是有的。
03 心懷善念,我永遠為這樣的人熱淚盈眶
一個一心向醫的頂尖醫生被砍,被砍斷的不僅僅是作為醫生可以進行精密手術操作的手,更是這背后一個個帶著希望在等待的家庭。
砍傷之后,陶勇醫生想的不是如何讓兇手得到嚴懲,而是焦慮和擔心那么多患者等著他做手術該怎么辦?此生熱愛的醫療事業還能繼續嗎?
他在從醫的二十多年里,救治了很多人,也幫助了很多人,在他的治療下,很多患者有幸保住了部分視力,很多患者重見了光明。他不僅想治好每個人的病,也想醫好每個人的心。
初心放在最大的誘惑和最深的傷害里才能檢驗其珍貴。陶勇醫生相信愛可以治愈世間一切的苦難,相信每一雙眼睛的背后,都是光明。
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對目光,那是我們的心靈之窗。若是我們把目光拿來向善,拿來尋找生活里的美好和溫暖,生活就會向陽。
特別推薦此書,讓我們一起感受陶勇醫生的人格魅力、信仰的力量。它賦予我們在生活中直面困難、獲取愛和幸福的勇氣,努力做一個樂觀向上、堅持初心、照亮自己也點亮別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