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和李先生聊天。
“你說,要檢驗兩個人的關系,是否就是借錢?”
他嘿嘿一笑,無話。
誰會閑著沒事真的去檢驗?
1
不要高估自己在任何人心中的位置。
人生最美好的事,莫過于不斷的遇見。我們一邊說著再見,一邊又在遇見。遇上不同的人,發生不同的事,轉身,或許又不再相見。
劉同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常常從熟悉,到誤解,從分離到釋懷。釋懷似乎才是最終認識自己和理解別人的方式。”我們在人海茫茫中偶遇,因著這樣或那樣的緣故,有了這樣或那樣的關系。相處會產生微妙變化,可以逐漸親密無間,可以慢慢形同陌路,但終究,我們之間真實存在過必要的聯系。在這段關系中,我們會自覺不自覺的自我假設,往往想象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過于重要,自己的“被需要”程度也大大加強。其實,現實有時卻是不堪一擊。
蚊子嗡嗡向公牛挑釁找存在感,公牛淡定,自始至終無視蚊子,今天再看《伊索寓言》里的小文,明顯不過的表明,更多時候,無非是將自我角色定位的太過重要。同出一轍,那只愚昧的蒼蠅嘲笑駱駝筋疲力盡地把它駝出沙漠,駱駝同樣根本不知曉蒼蠅的存在。有時候,人們奮力一搏只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其他人臆想的原因。
2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系。
“在嗎?”
常年不聯系的人突然發這么兩字過來,肯定不是要請你吃飯的。
記得N年前公司里一位姑娘朝夕相處后,感覺不錯,從同事往朋友的路上走,我想,姑娘也是此意。之后日子里,姑娘有意無意聊天時總會帶出些“最近買房,缺錢”的信息。某天,姑娘直接開口,姐,買房差錢,借我點。我婉拒。首先,當時確實沒錢;其次,我沒覺得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達到某個點,姑娘是否高估了我和她的關系?
其實,借錢并不是檢驗兩人關系的準繩,借與不借也許并不完全影響兩人關系,也不是造成兩人關系破裂的唯一因素。但不可否認,它的確或多或少的從側面影響了。她沒借到我的錢,可能會失望,可能會審視我們的關系,也許以后還會一如既往,但她會一直覺得這是個沒有邁開的檻;我沒借錢,心里一樣膈應,即使以后還是一切如初,但總有這么個事放在心底,永遠抹不掉。
所以,多年以后,終需釋懷。的確,關系淡了,再無糾結。
3
人與人之間需要最舒服的關系。
人生很奇妙,就因為人類的豐富感情,扯著網,扯著各種關系。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系是不近不遠,不疏不密,不討好,不取悅,不計較,四個字“不卑不亢”相處即好。有時,這需要自身的等價來匹配。無論怎樣,舒服“終是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長久的最關鍵因素。
世間多紛擾,人來人往,過客匆匆,但總有人會和你有著最舒服的關系。 有,就珍惜,為了以后回首不后悔;沒有,就改變,總會出現與你匹配完美的那個人。
“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
人生有尺,處之有度。得失無語,人生只道是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