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弘文教育孟老師組織了《高能量姿勢》的學習,聽完樊登老師講完這本書后,感觸很大:我們長期強調意志力,強調用大腦控制身體,卻低估了肢體語言的神奇力量。肢體語言不僅影響著他人對我們的感知,也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感覺。只需要保持短短數分鐘的擴展性高能量姿勢,就能調整你的狀態,打造出強勢的心理。當我們的大腦無法控制地聯想焦慮時,別忘了,我們的強大,也可以源于肢體。
接下來在孟老師的引導下,我們開始做樊登老師講的一些高能量姿勢。
做完這些伸展性的姿勢后,我的感覺是自己特別自信,特別有能量,特別有力量,有存在感,特別輕松,沒有壓力,變得勇敢,獨立,有價值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好像所有贏得比賽的運動員們都做過這樣一個動作:雙臂高高舉起,挺胸抬頭,敞開懷抱。而輸了比賽的運動員則不約而同地出現了雙肩下垂、含胸縮背的動作。
這種姿態的選擇并非是后天習得,而是與生俱來的認知。因為即便是殘奧會中雙目失明的運動員,他們在贏得比賽后也使用了同樣的肢體語言,然而他們從未見過其他人如何表達驕傲或是勝利。
由此可見,伸張型的姿勢和收縮性的姿勢給人帶來的感覺和能量直接相反。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為什么很多人上臺會緊張?
我們會高估他人對自己的關注度,不是因為自負或者自戀,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宇宙的中心,我們會情不自禁地以自身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這讓我們誤以為其他人也會以我們的角度看待問題。
如果不想緊張,我們不要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想著無論講多少內容,無論講的好不好,我們都是講一些對別人有價值的東西,讓別人受益的東西。只有這樣為觀眾考慮,為觀眾著想,把關注點放在觀眾身上,我們才有可能不會緊張,另外上臺要想不緊張,也需要我們刻意的練習(這個大家可以根據樊登老師講的《刻意練習》這本書來練習。)
我們如何運用高能量姿勢改變自己?
1.準備:面對挑戰時,以擴展性的姿勢熱身
在進入重大的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之前,可以使用擴展性姿勢暗示自己。在挑戰來臨之前,盡可能多地占用讓自己覺得舒服的空間,這等于告訴自己,我很強大。
如果環境有限,就用大腦來想,想象自己正在擺出最有力量、最具有擴展性的姿勢。如果可以的話,提前趕到場地,把身體舒展開來,把這里當成你的地盤。所以當觀眾入場時,是他們到你“家”來,而不是你去他們“家”。
2.過程:正確使用肢體語言的力量
在具有挑戰性環境中保持不太強勢但仍有力、挺拔開放的姿勢也同樣重要,比如坐直、適度地抬起下巴、避免只用手臂的下半部分做手勢,打開上臂做肢體語言等。條件允許的話,盡量走動一下。但需要把握姿勢的擴展程度,以免破壞社會行為規范、顯得過于咄咄逼人而使他人退縮等。
3.持續:時刻注意自己的姿勢
避免習慣性的、無意識的低能量姿態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將高能量姿勢融入日常生活中,比如叉著腰刷牙、以舒展四肢的方式睡覺、把鼠標放遠一些以舒展身體、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讓家人朋友在自己低頭垂肩時提醒自己等。
希望看到我這篇簡書的朋友們能夠受益,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改變姿勢獲取高能量,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