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成功,不是所有的學習都能帶來成長。22天的剽悍訓練營即將結束,回想22天前進營的初衷,增長見識、提升寫作能力。似乎實現了,又似乎只實現了一部分,然而,不管結果如何,只要曾經有某個點觸動了你,你從中獲益了,你就獲得了成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
一、重回學生時代
凌晨5點,惦記著還沒完成訓練營復盤,不需要鬧鈴,自動醒來。起床、披衣,做到書桌前,翻出近幾天的筆記,開始思考。回想22天來,每天6點準時起床,讀晨讀材料,思考、構思當天的晨讀打卡,有靈感、思路較順時,中午12點前能完成打卡;素材匱乏時,就得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到下午五、六點才完成打卡。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今天要完成打卡。有多少年,沒有這種感覺了,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一件事,就為了一個目標,努力、堅持,拼盡全力也要爭取做好。這種感覺真好,彷如回到了學生時代,為了成績、為了理想,拼命往前沖。盡管辛苦、盡管燒腦,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活著就要轟轟烈烈、活著就要用盡全力,酣暢淋漓的苦過、樂過,才不枉這一生。
二、看到差距
進入訓練營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書看得不少,文字也還寫得流暢,頗有些自持。然而,經過22天和小伙伴的朝夕相處,才深刻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看過的書,思維的廣度,思考的縝密度,在優秀的小伙伴面前,簡直太low了,更不用提和群里分享的各位牛人、大咖的差距。嚴格來說,自己還沒有入寫作的門,蓮菜鳥都還算不上。平時的讀書,不過是停留在對一些喜好的小說的閱讀上,關于個人成長、寫作類的書,看得很少,或是看過既望,根本未內化為自己的修為。而零星的寫作更是一直停留在自娛自樂的自嗨階段,根本無法和讀者共情。從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各位大牛都經歷了廣泛閱讀、筆耕不輟的奮斗過程。對照自己,缺什么就補什么,閱讀不夠,就加大閱讀量,多讀經典書籍、多讀成長類書籍;思考廣度深度不夠,就試著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問題、思考問題,力爭將一件事看透、說透;輸出不夠,就逼著自己堅持日更。
三、轉變觀念
之前,一直以為寫作不過是部分愛好并擅長寫作的人的事,或者說是作家或在通往作家路上的人的事。認為,寫作就是為了存言立世,為了出名成家,為了留存后世。聽了分享,才明白,寫作是當今社會人人需要具備的能力,通過寫作,可以理順你的思路,提高你的邏輯分析能力、表達能力,進而提高你的影響力。所以,寫作不再是部分人的事,寫起來吧,即便寫得很low,在持續的寫作中,你將遇見更好的自己。
四、學到干貨
從安叔分享的《寫作法寶》中,懂得了故事為王的道理,再清晰嚴密的說教,也比不上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說得明白。要學劉墉的《說話的魅力》,多寫短語,少寫長句,短語優于長句。文章的標題和開頭很重要,一個好的標題和豹頭,能夠吸引人讀下去。輸出倒逼輸入,要大量閱讀、廣泛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保持對生活的觀察和敏感,隨身攜帶記事貼,將生活的所感所悟,隨時記錄下來,成為你的素材來源。要保持持續的輸出,最好能做到日更,只有持續的輸出,才能練出語感,才能提高文字功底。
五、態度決定一切
態度決定行動,行動帶來改變。22天的訓練中,學習了寫作的法寶、奮斗的正確姿勢、高效能人士的習慣,知道了時間管理、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微習慣養成等個人成長的管理方法。然而,知道不等于做到,行動才能帶來改變。關鍵是踐行、是行動。要認真制定行動計劃,分解細化目標,采用微習慣養成法,每天一小步,積跬步以致千里。行動起來,堅持讀書、堅持記錄、堅持日更、堅持反思,通過持續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