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睡前,陪芒果看 peppa。爸爸媽媽帶兩只小豬去旅行,登上一座城堡,用望遠鏡看到了爺爺奶奶的家。當時我又陷入了經常發生的遐想中。如果塔樓上那一家是芒果和家人呢?我和老李就是爺爺奶奶了。望遠鏡里的我們倆在做什么呢?
我經常想到,芒果如我現在這般年紀的時候,我已是古稀之年,從臉到腳腫胖肥大,或者實現夙愿徹底瘦了,渾身的皮膚變成衣服,人的功能逐漸退化,慢慢的需要芒果照顧我的起居,還要因為我的固執,暴跳如雷、摔碟子解氣。芒果也不再是我眼前這個雞蛋一樣看著就美味的小可愛,而是……算了,不能想。我的人生會在怎樣的結局中完成呢?老李我倆誰先再見、誰留下孤獨呢?想著想著就很泄氣。
還是 peppa爺爺奶奶這樣田園生活完美。
不過問題又來個。當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忙著自己的人間煙火,我們這一生的責任都盡了,又退回自己的生活,可是已沒有父母和同伴,或許也沒了老伴,我們作為人的意義體現在哪里呢?
心理課老師講馬斯洛5層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
我把嬰兒和老人分別套一下,發現一模一樣。吃喝拉撒睡,生理需求。不能沒人看著不然會墜床和磕碰,更有可能吃東西噎到,需要感受到陪伴,不然會恐懼,安全感需求。因為生活能力差、不能適應社會而被擔心,更或者語焉不詳,所以做事速度非常慢、總惹禍,于是被強行做些什么,喪失尊重。自己能穿好衣服就興高采烈,能完成一個作品或養好一盆花,被贊揚,實現自我。
人縱然牛氣一生,一頭一尾,也不過是需要被照顧、陪寵愛、被尊重的無助肉體。
我認真想了一下老了以后希望芒果怎樣對待我。我會乖乖的讀書寫字,自己在家門口曬太陽,不闖紅燈過馬路,70歲以后就不開車了,如果病了就自己做個表格按時吃藥,有事好商量不倔強,多點愛好。芒果呢?不要可憐我的老,因為我心不離江湖,我會在智力范圍內學習。不要生我氣,我可能是沒反應過來或沒說清楚。沒事陪我轉轉,牽起我的手,就像我們現在這般。吃飯時別催我,別為我飯量著急,如我現在這般。前三個層次的需求應該容易滿足,我只要愛和尊重不離開。
好吧,兒子,關掉 peppa去睡吧,他們也累了,需要回家休息、擁抱晚安、自己換衣服、自己入睡。你快過來,讓媽媽抱抱親親。在我變老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