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少,但更好!精要是一種自律系統的方法,決定個人貢獻風之所在,然后輕松地執行!
給你指明一條路徑,讓你的人生和事業更有效率,更有成果,更令人印象深刻。告訴你一種系統的方法,弄清楚什么是重要的,淘汰不重要的,并輕松地執行那些精要的事。把追求更少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不為自己的生活設定優先級,別人就會幫你做!
為自己而活,不只是偶爾說說不,而是要有目的、深思熟慮、戰略性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僅要擺脫那些明顯浪費時間的事情,還包括放棄一些很好的機會。不要疲于應付那些讓你在多條戰線上作戰的社會壓力,學會減少、簡化,并通過淘汰其余一切來聚焦于絕對重要之事。
核心思維模式:時間與精力只用于有意義的事
克服3種根深蒂固的想法:我必須做,這些都重要,我能兩者兼顧。
擁抱3條核心真理:我選擇我要做的事,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選擇,一種戰無不勝的力量:如何支配自己的精力
一旦我們放棄了自己的選擇能力,別的力量就會插手替我們做出選擇。
很久以來,人們過分強調了選擇(面臨的選項)的外部條件,而低估了選擇(我們行動)的內在能力。這不只是一個語意上的問題,選項(事物)會被拿走,而進行選擇的核心能力(自由意志)卻不會。選擇能力不會被奪走,不會被丟棄,只會被遺忘。
習得性無助讓人們忘記選擇(努力但無關緊要),他們不相信自己可以選擇機遇、任務和挑戰,而認為自己必須什么都做。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習得性無助。
精要主義必須高度重視選擇能力,將其視為一種戰無不勝的力量,它的存在獨立于任何其他事物、人和力量。
甄別,幾乎一切都是噪聲:應該費心去判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用時間和報酬歐之間的額比率來衡量一份工作并非難事,真正重要的是時間和結果之間的關系。于是問自己:這份工作中獲得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
努力工作當然重要,但并不是努力就一定可以帶來收獲,“更少,但更好”可以。
巴菲特說:有時候,你不做什么恰恰和你做什么一樣重要。
取舍: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探索
這件事或這份努力有可能對我實現目標做出最大的貢獻嗎?
尋找個人貢獻峰值所在,重要的事情,恰當的方式,合適的時間
2、排除
如果沒有它,我會花多少錢來買它?
擺脫無意義的多數,淘汰非精要的是不僅是心智的訓練,也是情感的訓練,要面對社會的壓力說“不”。
當我們喪失選擇權的時候,別人會替我們作出選擇。所以,要么慎重地選擇有所不為,要么不由自主,任人擺布。
3、執行
讓有意義的少數事變得毫不費力
不是逼著自己去執行,而是把時間省下來創造一種方法,用來掃除障礙,使任務執行起來變得盡可能輕松自如。
精要主義用更多時間來辨別,以便花更少的時間來做,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第一部分 核心思維模式——時間與精力只用于有意義的事
1、選擇,一種戰無不勝的力量
2、甄別,幾乎一切都是噪聲
3、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部分 探索——區分無意義的多數和有意義的少數
要素1 抽離,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間
要素2 審視,關注真正重要的事
要素3 游戲,擁抱內心孩童的智慧
要素4 睡眠,保護你的身心資產
要素5 精選,只接受前10%的機會
第三部分 排除——擺脫無意義的多數
要素6 澄清,做一個以一當千的決定
要素7 勇氣,優雅說“不”的力量
要素8 放棄,止損就是最大的贏
要素9 編輯,看不見的藝術
要素10 邊界,設定界限會帶來自由
第四部分 執行——讓有意義的少數做起來毫不費力
要素11 緩沖,充足準備帶來優勢
要素12 掃除,鎖定你的“最慢行進者”
要素13 進步,小勝的價值
要素14 心流,常規造就天才
要素15 專注,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