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錢鐘書或許沒有像王小波那樣寫許多情書給心愛的李銀河,但是他與妻子楊絳卻是真正的執子之手與子同老的踐行者。
楊絳在《我們仨》中描述了她們的家庭生活,瑣碎卻讓人感覺到真實可愛。
錢鐘書作為一代文學大師,他在家中多時行為卻像一個小孩。然而無論錢鐘書做出什么事,楊絳都能以一個包容的妻子形象去完美解決。
在這個因為襪子亂扔都能導致離婚的年代,錢鐘書楊絳的一生婚姻,更值得人去探索。
他們相處一生,在《我們仨》末尾,楊絳還滿懷不舍地寫道:“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碎琉璃散。”
是的,這個堅強的女人,丈夫和女兒都先她而去,只剩她一個人度過最后的人世時光。然而她雖心痛卻并不孤獨,因為心中永存錢鐘書和錢媛。
如電影《尋夢環游記》所言,真正的死去是徹底被人忘記。而她永遠不可能忘記她的丈夫和女兒,所以他們一家三口一直都是在一起的。
02
錢鐘書與楊絳的愛情,楊絳更為實用性,偏重生活照顧。而錢鐘書在生活中,反而像一個毛手毛腳的孩子,需要楊絳來幫忙善后。
楊絳和錢鐘書是相似的,又是不似的。
相似的地方在于兩人都熱愛讀書,有志于工作,所以大部分時間可以各據一方書桌,伏案做事,那是他們的樂趣,也是需要實現的社會價值。
不同之處在于,在生活上,楊絳更清醒富于理智,而錢鐘書則更迷糊,需要“照顧“。
這種情況在我們仨許多地方都可看出。
楊絳說他在清華借讀半年,將附近能去的景點都去了,而錢鐘書在清華幾年,對所有的景點卻一無所知,因為他一心撲在書籍上。
后來錢鐘書跟著她出去玩,他們將這稱為探險,無論去哪兒,錢鐘書都覺得新奇。
想想這位文學大師也是逗了,在生活上的表現更像一個孩子。
03
有一件事更將他們的相處描繪地淋漓盡致。
楊絳上產時,錢鐘書只一個人在家過日子,每天到產房探望,常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 然后他又做了壞事了,把臺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我說“不要緊”,他真的就放心了。后來楊絳住完產院回家,錢鐘書的種種“種種壞事” 真的一一修好。
在生活中,錢鐘書更像個搗蛋鬼,而楊絳則是收拾結局的人,而且是喜為之。
而相對應,錢鐘書一顆心除工作外,都緊緊縛在妻女身上。
他叫了汽車接妻女出院,回到寓所,燉了雞湯,還剝了碧綠的嫩蠶豆瓣煮在湯里,盛在碗里,端給楊絳吃。
這就是好夫婦的相處了,能善尾,會得到愛護。
所以兩人能白手白頭吧。
04
楊絳說,我不爭,也不屑與人爭,生命之火萎了,我也該走了。
我想她走時一定安詳而快樂,因為要去與丈夫與女兒阿媛團聚,天堂沒有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