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機的駕駛技術普遍不如男司機,所以得開自動擋;
男孩子雖然小時候調皮搗蛋,但是學習上比女孩子更有后勁兒,女孩到了高中/大學/工作就比不過男孩了;
東北人都能喝酒,四川人都愛吃辣......
這些觀點我們是不是已經習以為常?這些,都是所謂“刻板印象”。
我們生來帶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偏見。這些刻板印象可能來自人種、性別、地域、民族、宗教信仰、語言、職業等等......
我們雖然已經不會因為“刻板印象”而有過多歧視,但是這些源于社會身份產生的偏見和標簽無處不在,仍然會讓人感到不適,有時使人努力過度,有時扼殺本性。
《刻板印象》長期名列亞馬遜暢銷榜,是美國常春藤盟校必讀書目。本書作者——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克勞德·M · 斯蒂爾,曾任密歇根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教務長,他結合多年觀察和大量實驗,證明刻板印象和負面標簽是如何限制人們的表現的,并給出了應對策略,幫助人們走出刻板印象的陷阱,發揮天賦,重塑人生。
一、刻板印象無處不在
從我們出生起,就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
女孩子穿粉色、紅色,要文文靜靜的,懂事顧家,學習好當然更好,學習差一些也沒關系,尤其是理科,本來就不擅長,找個輕松的工作就行,還是要把精力放在家庭上,盡早嫁個好人家,婚后馬上要孩子,帶孩子照顧老人才是正經事......
聽了這些話,有些女孩子默默握起了拳頭,心里暗想,憑什么?
男孩子要勇敢有擔當,形象要硬朗,不能涂脂抹粉,必須有個穩定的工作,買了房子才有資格娶媳婦,婚后的財政大權要交給老婆,是全家的指望,有事要能默默扛起來......
有沒有男人在崩潰的瞬間想過,憑什么?
這些還僅僅是性別上的刻板印象。
在職場上我還遇見過地域和學歷的刻板印象。
“你是東北女孩,酒量一定不錯,別說不能喝,快來給領導敬一杯,不喝是不是不給面子?”
“一個重點大學畢業的高才生,這個都不會啊?”
“研究生畢業一個月工資就這點,這學是不是白上了......"
說出這些偏見的人并不是存心想傷害或者打擊誰,就是社會環境和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自然而然形成了如今的現狀。
二、刻板印象如何影響我們
如果一個孩子兒時數學成績不理想,被打上了“數學不好”的標簽,那么很可能他一生都與理科無緣了。
但其實,幼兒時期的“數學”僅僅涉及到算數而已,不過是短時間內對加減法掌握得不熟練而已。而“數學”還包括空間能力、邏輯推理、抽象思維等等很多內容。
一旦孩子接受了“數學不行”這個標簽,那么他在下一次考試中就會有心理壓力,發揮不出平時的水平,成績再次驗證“數學不行”這一結論,慢慢就真的喪失興趣,最終扼殺了他在所有理科上的潛力。
書中大量實驗證明,刻板印象風險效應可以影響到人的多種能力的表現:數學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反應速度、語言文字應用、記憶能力、談判中的壓迫力、跳高成績等等。
當我們直面刻板印象時,會有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與焦慮有關的生理反應,這些反應就會影響當事人的表現,比如考場上的發揮,而當事人并不知道。
有的孩子明明復習得很好,平時會做的題,考試時卻錯了,我們會歸咎于“馬虎”,其實所謂的“馬虎”,要么是真不會,要么就是心理壓力。
試想,如果長期處于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的焦慮狀態,人的身體會怎樣呢?
也許很多健康問題都是由刻板印象產生的焦慮導致的,而我們平時根本不會意識到。
三、打破標簽,重塑人生
還好,刻板印象并非不可戰勝。
1、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
我們要更關注于事情本身,而不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不需要努力地去向別人證明自己,只專注于自己是否在努力的過程中有成長。
2、學會“自我肯定”
告訴自己,“我很優秀”“我能做到”“品學兼優”,先把“人設”立起來,再去接受挑戰,逐步完善。
3、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當擁有了足夠的自尊、自信和成長性思維,那么別人的話也就不重要了。
正如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從圓心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來,就有多少種生活方式。”
沒有考上一個好大學,人生不會完蛋,畢竟“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小小階段;
婚姻不順利,人生也不會完蛋,因為生命中除了婚姻,還有事業、愛情、親人、朋友......
人生之路有千萬條,只有你自己的路,才是你的宿命。
《刻板印象》這本書讀起來比較困難,因為作者花大量篇幅描寫他們的研究過程,如何設置實驗,數據和結論如何。不過也正是這份科學嚴謹,讓我們更加信服。
看過這本書之后,讓我更加相信,不要輕易給別人貼標簽,尤其是孩子;也拒絕別人給自己貼標簽,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應該由自己決定。
#齊帆齊2022年寫作營 第69篇 1839字 總1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