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很多時候每天腦子里都是滿滿的令人煩躁的事,這些事毫無疑問的沒有一點點的產出價值,所以把一些沒有產出價值的東西放在腦子里簡直就是在無情的吞噬腦細胞啊!現在最迫切的是要把這些垃圾倒掉,再裝些有產出能力的東西。但是裝些什么好呢?我覺得首先要在自己的腦子里裝上這兩樣東西——
1.系統的有繁殖能力的知識
2.能夠促使自己持續成長升級的概 ? ? 念和方法論
一、先來說說什么是有繁殖能力的知識
這里還是要啰嗦一句,所謂系統的知識就是很多知識點在被一條主線串聯起來,形成了可以正確指導實踐的完整體系。前不久在知乎live上聽李笑來老師關于如何選書的講座,里面提到了關于“碎片化閱讀”的價值,他是這樣說的——“信息這東西必須系統才有價值。碎片化的信息也許有用,但就算完全忽略,也不至于致命”。通常我們過于關注碎片化信息是因為害怕錯過些什么,而害怕錯過什么,是一種情緒,來自于空虛的情緒:因為什么都沒有,所以就渴望有一點什么,所以就特別害怕任何機會。充實的人是不怕錯過什么的,因為已經充實,錯過點什么,真的無所謂,機會有的是,錯過一大把又如何?反正因為充實而能夠相信自己確實有實力終歸抓到至少一個適合自己的機會。
想想還真是挺有道理,不系統的知識用起來也挺費勁,產出價值更談不上。對于碎片化知識我所聽過最經典的類比就是:碎片化的知識就如同一堆瓦礫,而僅僅一堆瓦礫放在那里是不能稱作房子的,只會看起來更凌亂。
因此
有繁殖能力的知識必定是也只能是系統的知識
一般來說,有繁殖能力的知識:
1.可以積累,因為它有積累效應
2.必須應用,因為它有指導意義
3.值得傳播,因為它可造福大眾
也就是說,有繁殖能力的知識,引發思考,促成行動,最后所帶來的改變會形成新的局面,并且,那些有繁殖力的知識,還會幫你吸收、理解、運用更多有繁殖力的知識。在比如說,概率、統計,除了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這個世界外,甚至可以直接用來賺錢……
下面再來說說那些沒繁殖能力的知識吧,以方便我們做一下對比和區別。比如:
1.因為強烈的獵奇心理去了解某明星的緋聞
2.很多新聞媒體每天推送的消息。(關于新聞我是真覺得90%以上都是沒啥用的,很多新聞類APP一旦我們點進去就會一不小心陷進去,無端的浪費很多注意力。)
3.下面說典型的,即可以稱作知識但卻無繁殖能力的
? 比如: ? 地球現在究竟有多少人?
? ? ? ?類似這樣的問題的答案多少也可以稱作知識,但是用上面提出的概念甄別一下就知道,這些東西根本沒啥繁殖能力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