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稀里糊涂地當了爸爸媽媽,面對孩子帶來的種種問題一定會束手無策。憑借本能,我們可能會發脾氣,可能會縱容,可能會不理他。但從專業的角度講,這都是錯誤的作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很多人為了做一份工作會去學習、讀書、考研。但其實人生中哪一份工作會比做父母更重要呢?不學習一下就瞎當父母,風險很大的。這本書我無意中得來,看完后覺得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一本書。我原以為這是一本關于如何和孩子玩耍的書,而原來這是一本心理學的書,教給我們一個叫做“情感引導”的方法。真的很神奇!
什么是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并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
我的解讀:孩子哭鬧、吵嚷、冷暴力對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從小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會。情感引導是在孩子表現出情緒的時候準確的教會他這種情緒叫做什么,我們可以怎么做。
接下來我們會通過大量實例幫助大家學會情感引導。
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
控制型父母
- 都給我停下來!不許亂跑!再搗亂就別想看電視!
- 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現
- 這樣不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孩子長大后會更容易放縱自己
放任型父母
- 不理他,我沒辦法,小孩子鬧一鬧沒關系的
- 孩子學不會應有的社會規則
- 孩子長大會缺乏約束和規矩,沒有群體歸屬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幫派、網絡成癮。因為他們需要極強的團隊依賴
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你怎么會餓?摔一下沒什么大不了吧?你要再不吃我就再也不給你買了!你到底是不是個男子漢?
-當很多父母炫耀說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來了的時候, 父母并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痛苦,只是學會裝出一副堅強的模樣。孩子并不知道如何面對痛苦,更不會關懷別人的痛苦。
-孩子摔倒后正確的做法是:立即趕到現場,確認孩子的狀況,并詢問:嘿,寶貝,你沒事吧?如果孩子受到了驚嚇,要告訴他:媽媽看到了,你蕩秋千蕩得很高,掉下來確實嚇人,要不要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再去玩?
-想想看,你摔了一跤,你老公跑來說:快起來,根本就不疼。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采用外部激勵和獎賞的手段
-用小貼紙獎勵孩子的新習慣;用玩具來讓孩子聽話;成績好就帶孩子去旅游……
-這種行為叫做賄賂;
-被賄賂教育長大的孩子并不喜歡遵守規矩或者好好表現這件事本身,他只是為了得到外部獎勵。他并沒有學會究竟為什么要這樣做。
以消極后果作為懲罰
-你以后還敢這樣嗎?暫停一切活動,去站著,我數三下,1、2、3!
-分清楚直接后果和消極后果:孩子貪玩錯過了晚飯時間,結果沒飯吃。這叫做直接后果,家長可以給孩子解釋為什么沒飯吃,不用生氣。孩子貪玩打碎了花瓶,家長懲罰不許看動畫片,這就叫做消極后果,孩子會感到家長負面的情緒,并學會用暴力溝通的方法對待他人。
體罰
-懲罰性的威脅可能會暫時奏效,但孩子從中學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長發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從。他遲早還是會再次犯錯的。因為騙人被打的孩子,只會撒更好的謊。
-最重要的是,孩子從你這里學會了暴力是管用的。
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
-希望孩子超越年齡的懂事
-希望孩子和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一樣
問自己幾個問題吧
當你管教孩子的時候,請自問:
-我有沒有否定、忽視或者輕視孩子的感受?
-有沒有用打擊孩子的方式去懲罰或者教訓他們?
-有沒有用消極的方法去驅動他們?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請思考你的替代方案。
情感引導的重要性:
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
情感引導的作用
一個案例:一個受過情感引導教育長大的4歲小男孩Tom,在公園里玩,他的兩個小伙伴撞到了一個小女孩,沒有停下來就跑了。Tom來到小女孩的媽媽面前說:我為我朋友這樣做感到很抱歉,他們甚至沒有停下來避開她。(我的兒子5歲,在學跆拳道的時候他的同伴欺負一個小同學,他也曾代表他的同伴向小同學的家長道歉,并且說他這樣做是不符合跆拳道精神的。我相信,這的確是情感引導的作用)
情感引導的好處
-幫助孩子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因為表達順暢,所以減少發脾氣的現象
-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加深感情
-孩子學會結交新朋友
-學會忍耐,學會面對逆境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情感,成為好的父母
情感引導的關鍵步驟
①播下種子
-提前清晰準確的告訴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比如:今天晚上咱們要一起出去吃飯,也就是說我們要在包廂里安安靜靜地吃飯,不可以到處亂跑,也不能大喊大叫哦。
-出發前說一次,路上說一次,進飯店之前還可以問一次:還記得之前爸爸說過的話嗎?……好的,我們要開始享受晚餐啦!
②觀察和判斷
-觀察和判斷的本質是關注
-觀察的目的還在于體察孩子的需要
③聆聽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聆聽
④體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需要爸爸的幫助嗎?”“我能感受到你很難過,可以說說嗎?”……
-這在成年人的領導力課堂上叫做反應情感,準確的說出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會情緒平復比較快。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發泄在別的人身上。
⑤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導孩子學會怎么做。
-“那你看咱們怎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太好了,你的這個想法就叫做分享!
-這時候孩子才學會了什么叫分享,也更樂于去實現分享,因為他知道了意義。
嬰兒期:開始種下親密基因
新生兒不會被寵壞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自我安慰能力也極其有限,完全依賴成人。經常被擁抱和安撫的嬰兒哭的更少,更信任他人,也更獨立。
-六個月以后的孩子腹肌強壯到可以自己坐在小床上的時候,才可以讓他入睡前哭鬧一會。之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他需要被搖晃或擁抱。
-孩子不需要電視或者玩具卡片,他需要的是你。
一些有效的方法
-反復模仿寶寶的聲音,會讓他有自信和自尊
-多種觸覺游戲,培養孩子的感知
-通過動作和歌唱讓孩子和你一起做運動
-在和孩子互動時一直說話,解釋你在做的事-開始情感啟蒙,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的情緒狀態
2-3歲,建立親密關系的關鍵時期
學會設定限度
-僅有情感引導是不夠的,家長必須對孩子設定限度,讓他們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絕對不可以做。原則是:溫柔但是有邊界。
-父母可以解釋為什么可以或者為什么不可以,能講道理的??父??母更能讓孩子信服。
孩子需要自信心
-給孩子一些自己決策的空間,不要否定他所有的要求
-打屁股會讓孩子缺乏自信,今后在學校表現更糟;而且等于鼓勵孩子使用暴力;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用情感引導的方法處理孩子的情緒
-讓自己的視線和孩子平齊,進行充分的眼神交流,問他認為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
-如果孩子沒有平靜下來或者停止錯誤行為,帶他到一個“安靜區”或“思考區”,與他一同坐下來。記住,你不是在懲罰他;
-抱著孩子,說出他的感受,表示你理解他的感受,這樣有助于他平靜下來;
-平靜下來之后,問孩子“這是怎么回事?”“哪里做的不對了?”孩子不明白的話你可以解釋給他聽;
-問問孩子“下次你會怎么做?”如果他不知道,告訴他怎么做才是恰當的;
-感謝孩子幫你想出了解決方法;
-讓孩子設想一下“下次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會發生什么事情?”告訴孩子,你可以幫助他改正,但你不會容忍不適當的行為。
通過情感引導而不是贊揚的方法
-簡單的告訴孩子你真棒,對孩子是沒有幫助的,因為孩子不知道為什么棒,甚至會覺得棒很廉價。
-情感引導的方法是更加關注孩子自己的感受,讓他知道這件事本身的樂趣和意義。家長不是評判他的裁判,而是一個真心的交流對象。“你一定可以的”“你還可以更好”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更加失去興趣,因為這簡直就是責怪。
-正確的方法比如:“你現在的這種感覺就叫做成就感,怎么樣,很開心吧!”“你剛才的表現叫做有毅力,有毅力是很重要的哦!”“你這件藝術作品真漂亮,我可以收藏它嗎?”“你現在有什么感覺呢?”
與4-7歲的孩子保持親密關系
當孩子難過的時候
-允許孩子難過,每個人都需要宣泄悲傷的通道,不要因為孩子情緒激動而生氣;
-允許孩子哭泣,哭泣是悲痛的一個步驟,會有助于孩子的恢復。不要期待孩子任何時候都勇敢堅強;
-同情孩子,讓他知道你也會有難過的??時候,傾聽孩子的心聲;
-鼓勵??孩子用語言或圖畫來表達情感-做好一些特殊的心理準備,比如孩子會出現一些行為上的退步;
-關鍵是讓孩子明白悲傷和表達悲傷都是正常的,而且任何時候你都會幫助他。
培養良好的社交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所以你要先做好社交的示范;
-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隱私,先要解釋什么叫隱私,為什么要尊重隱私;
-教會孩子如何道歉,但不要強迫他們不真誠的道歉;
-讓孩子知道抱怨無法讓你明白他的需要,教會他如何正確的表達,在他停止抱怨的時候對他表示感謝;
-游戲當中要學會保護別的孩子,不專橫。
幾種常見狀況
孩子害羞
-種子:在體驗新鮮事物之前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同情:耐心聽孩子訴說,你可以說“有時候我也在剛開始的時候覺得不好意思”;
-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游戲,預演和陌生人的見面;
-不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簽,可以說“我知道你不喜歡被別人盯著看”;
-給孩子示范社交生活的樂趣;
-要有耐心;
-鼓勵孩子和成年人交流時進行眼神交流;
-永遠不要強迫孩子變得活潑外向,也不要逼著他和人交流。
孩子說謊
-向孩子解釋現實和幻想的區別;
-明確界定真話和假話;
-說明在家和在外都要誠實的重要性;
-讓孩子知道除了說謊之外還有別的方法。
最重要的原則
無條件的愛
-不要讓我們的情緒左右了和孩子的溝通;
-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怎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聽話?
-真正無條件的愛,意味著你不會忽略父母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為之學習和改變;
-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而是任何時候都愿意理解、傾聽、幫助孩子成長。無論他一歲,三歲,十四歲,還是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