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好面子,面子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寶貝呀。
你看,人際關系,要靠面子來處理和維系;社會生活,要靠面子來決定和操作。就拿請客吃飯來說,什么人該請,什么人不該請;什么人該“再三敦請”,什么人不過隨口說說,都取決于面子。被請的人有面子,沒收到邀請的人沒面子。請來以后,什么人該先入席,什么人該后入席;誰坐首席,而誰只能“打橫作陪”,甚至站在旁邊,都有講究,一律取決于面子。
被有面子的人請去吃飯固然是有面子,能把有面子的人請來吃飯也同樣是有面子。請客的人,為了給客人面子,明明是杯盤交錯,水陸雜陳,也得說“沒什么菜,照顧不周”。被請的人,明明是口味不適,胃口不佳,但為了給主人面子,也得連說好吃好吃,做大快朵頤狀。當然,在這里,掌握分寸是極為重要的。吃得太少,似乎怪罪主人招待不周,是不給主人面子;吃得太多,狼吞虎咽,又顯得自已沒教養,或沒見過世面,也丟面子。
看吧,民以食為天,面子好重要。真是一切行動看面子。
而有時吃飯直接吃的就是面子。比方說,吃公家的東西不掏錢,是有面子;吃別人吃不到的東西,也是有面子。有些地方招待外賓,總是要特地、專門弄些明令禁食的山珍海味(如娃娃魚)來,還要特別聲明這是“國家某級保護動物”,弄得老外們莫名驚詫,不懂主人為什么要拉了他們一起來“違法亂紀”。但如果招待的是“內賓”,則多半會領情,且覺得這樣被主人招待很有面子。有的人,甚至還會以此作為回去吹噓的資本。
相反,如果被請之人面子很大,卻又未享受到應有的待遇,比方說,沒有坐在上席,或沒有等他就開席了,沒有請他吃最好的東西,或沒有讓他先動筷子,那麻煩就大了。即便他不當面翻臉,也會懷恨在心,找機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這個面子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