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所有人都會高估自己30%。這是我們自信的源泉,當然也可能是丟臉的起因。
跑步的習慣初心是小學的時候,那時候家里離學校在一個不遠也不近的地方,為了安全,從小都是走路上學,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現在看似不遠的路其實也走的比較辛苦,好在同伴很多,無聊辛苦的上下學反而成了歡樂且浪漫的時光。那時候總覺得自己體力充沛,學校組織的運動會,在跑步環節還拿過不錯的成績,那時候還不知道是每天長距離行走養成的好體能的功勞,拿到成績的時候,以為自己擁有了不起的天賦。沒有特別的練習,就有好成績的快感還是很醉人的。倒置的因果關系會給人自信,而這點自信對于自閉內向的人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關系到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以及天平另一端的自己。看世界多了,看自己就少了。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就是童年里自卑的人不容易看明白世界的原因。
寫東西不寫點然而但是,是不容易行文的,我的然而出現在初一,早在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騎單車上學的我雖然也體力充沛,然而和之前比還是有些下滑的。那時候喜歡班里的語文課代表,純純的那種,有個不算情敵的情敵,那時候覺得自己各個方面都比人家強,包括我有天賦的跑步。初一第一次全校三千多人的長跑比賽,他是第一名,我是第97名,前10名有獎,前100名有名次牌,之后的就是完成全程成就。我看著自己的名次牌,現在都能感受到用記號筆在白卡紙上寫數字的質感。也許,這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正式的挫折教育。不算輸的輸,輸給了自己。輸給了自己的天賦。那時候茫然了很長時間,我沒有辦法接受,我有天賦的事情會輸給不相干的人。那段時間,我就很少跑步了。
在很久很久以后,我才在與朋友的只言片語聽到,拿第一的他,其實每天六點都會練習晨跑,已堅持了很多年。忽然我有一絲釋然,原來我并不是輸給了天賦,而是勤奮。我得出結論,天賦抵不過練習,練習練習不斷的練習才能做的優秀。這讓我不得不提,激勵我每次做出格事的一句話。
平庸的人那么多,不用和人拼天賦,只要勤奮就能優秀。
其實健身和競技體育事兩個事,競技體育要分毫必爭,有時候天賦與運氣都是可能影響最終結果的,而生活不是,生活事一場向死而生的長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走,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人在快車道有人在慢車道,就這點差別,而彌合這種差別的就是我們那被高估的百分之三十。我們總是高估自己,然后愉快的生活。這是生活的常態,這也是對待跑步的態度,因為不專業,沒有競技體育的殘酷,我們完全可以沉醉于這種自我感覺良好中。趁自己能跑,也愿意跑,就不停的跑,執著出一條路來。就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