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用為知筆記的時候,感覺到多級目錄與標簽似乎要矛盾很多。首先,為知筆記的目錄和標簽同樣是可以無限級擴展的,感到作用有些重疊。我早期認為,多級目錄和標簽是矛盾的,印象筆記等只有2級目錄(筆記本組→筆記本)的筆記類應用才需要標簽補充多級目錄缺失的問題。但是,我忽略了一個細節,那就是目錄只能有一個,標簽卻可以有N個。
有些時候,一些筆記適合用兩種目錄來管理,這時就是多級目錄的一個弊端。筆記只可以有一個目錄。有人會說,直接用為知筆記的復制筆記功能不就得了。這是一個解決辦法,但是絕不是最佳的。這樣做的話,搜索就會搜出一大堆毫不相關的東西;而你想要的,卻被埋沒在大量的無用信息里。
碰到這種情況,你就可以給這些筆記打上標簽。但我不建議你“未雨綢繆”的打上標簽。而是在有一定數量的筆記有大量相同性時,再打上標簽,目錄也是如此。
兩級目錄筆記類軟件最著名的莫過于印象筆記,畢竟,曾經身價十億。雖然近期有一定的衰退跡象,但還不至于倒閉。
印象筆記是大而廣的便簽盒,最好在目錄上盡可能的粗放,再用標簽進行管理。是一個網狀結構。
打個比方,王小明住在XX市的XX小區中的XX樓的XX單元的XX門牌號。用印象筆記就得貼上XX市的XX小區中的XX樓的XX單元的XX門牌號的便簽。而為知,則直接是用更直接的多級目錄解決。
在知乎上有很多人爭論到底是用樹狀管理,還是用網狀管理。其實這些爭論都是毫無意義的。樹狀管理有樹狀管理的優勢,網狀管理也有自己的優勢。應該互相借鑒融合才是。與其在知乎花大量時間上爭論到底用樹狀管理還是用網狀管理,倒不如抽出一些時間認真的實踐樹狀管理和網狀管理。在體會的同時,你會意識到自己最適合用哪種管理方式來管理你的知識。
我個人認為,樹狀管理是一種很有規律性的管理方式。很多圖書館都采用這種管理方式。但是不適合那些對目錄管理的比較松散或分得過細的人。分得過松的人會出現這樣情況在科技放一大堆關于互聯網,虛擬現實,筆記類軟件..........最后根本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雖然為知筆記的搜索功能足夠用,但是也不一定能百分百的搜索到你要的信息。并且,為知筆記的搜索功能是不會像人類一樣學習的。比如,你要搜索有關為知筆記的信息,為知的前身叫網文快捕。搜索功能只能搜索到含有為知筆記的內容。
第二是分的過細的人。他們可能這樣分:在科技 互聯網 軟件 筆記類軟件 為知筆記 為知筆記技巧等。但是如果碰見又講為知筆記的發展史又講為知技巧的筆記就無法分類了。因此,使用樹狀目錄盡量不要超過3級。對于那些大目錄中比較碎且規整的筆記可以使用標簽進行管理。比如我管理一個大的為知筆記目錄時,我可以給一篇筆記貼上使用技巧和用戶案例這兩個標簽。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篇文章是介紹為知筆記用戶的使用案例,并且分享了自己使用的干貨。我使用樹狀目錄歸類比較大的資料,用標簽管理目錄中零碎的筆記。
我們可以發現,樹狀目錄應該是和標簽系統互補的;而不是在知乎上爭論的那樣,如果用標簽就不能用樹狀目錄,用樹狀目錄就不能用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