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很東野圭吾。
我一直期待瑞穗最后能醒過來,似乎這樣就對得起所有人的付出,也對得起她自己。但結局依舊是情理之中的結局,不可挽回卻那么的有溫度。把人性放在更深處。
父母對子女的愛,尤其是母親,很執著,經過扭曲,最后釋然。別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母親是因為相信而看見。我無法評判薰子的所作所為,一開始,她感受到了瑞穗手動了一下,丈夫也有同感,兩人改變決定,不捐出瑞穗的器官。在家照顧瑞穗,后來通過科技的力量,讓瑞穗能夠呼吸,能夠抬手、微笑,在別人看來就像操控一個玩偶,薰子向大家表演,希望獲得認同,最終大家的情緒在薰子兒子的生日宴上爆發。而薰子也通過這次生日宴,走出內心的別扭,與自己和解,繼續平和地照顧瑞穗,不再要獲得別人的理解。
為什么她想要獲得別人的理解?薰子的親妹妹一家認為瑞穗是一具尸體,并不認同薰子的所作所為,你看,就算是親姐妹,和陌生人的區別就是,雖然我是這樣認為的,但是我不會說出來,并不是無條件的相信你。兒子的拒絕、不理解,丈夫的不堅定,薰子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所以她想要通過向別人表演,證明自己沒有錯。
事物都是空性的,關鍵在于什么人站在什么角度去理解它。那么人性,心中的道德律又該怎么理解,人類心中之愛呢?
或許有的時候,我們就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就好,你是愿意去做的,并且愿意承擔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