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做菜的需要,我們煉了一點豬油,熬出焦脆的油渣,炒的大白菜,飯都多吃了幾碗。
這些年,很少吃到豬油和油渣了,除非回湖南,上飯店特意點一道青椒炒油渣,否則這道童年時的美味,基本從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現代人講究吃植物油,認為這樣更健康,于是豬油淡出我們的視線至少20年了,最近兩年,又常能看到文章介紹,豬油的種種益處,殊不知,這其實是我童年最經典的記憶。
要煉豬油了,媽媽買回白嫩肥厚的肥肉,切成片,架起鍋,鍋里放一點點水,防止油崩出來,倒入肥肉,在蜂窩煤灶上慢慢熬,我和弟弟坐一旁等啊等,等到一鍋肥肉變成金黃焦脆的油渣,媽媽便會把油渣盛出來,放在一個大碗里,給我和弟弟一人一個小碗弄一些,撒一點鹽,這便成了我們盼望許久的零嘴,滿口焦香酥脆,至今難忘。剩下的油渣,在媽媽手里能變出許多菜的花樣,青椒炒油渣,油渣豆豉辣椒,好像許多年都沒有吃到過了。
說起油渣,小時候,尤其是冬天,我們特別喜歡玩的一個游戲——擠油渣,和油渣沒有半毛錢關系,大概取的就是個意思。有太陽的日子,一群小伙伴排成一隊,緊貼墻根站好,分兩邊,拼命往中間擠,直至隊伍中有人被擠出,如此反復,每每課間休息,大家都會在校園平房的矮墻邊擠,大冬天的,擠得滿頭大汗才算罷休,童年,這么簡單粗暴的游戲也能讓我們樂此不疲。
說回來吃,煉出來的豬油,凝固后,白白的,媽媽喜歡用來燒魚,炒青菜,用豬油炒出來的菜,味道更濃郁,不似植物油炒菜,平淡寡味,需要用各種調料調味。
夏天,回長沙,和閨蜜見面,約了去湘江邊上的老長沙吃口味蝦,點了一份經典的豬油拌飯,一點點豬油,一點點醬油,和米飯充分攪拌,米粒晶瑩透亮,那叫一個香,不用菜,我能吃三碗。
不說了,我要去拌一碗豬油拌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