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這個時代民族精神信仰在孕育
1
《戰狼2》 在國內接力式的成功,吸引著一批批年輕的觀眾瘋狂的去追逐,我以為不是觀眾瘋了,恰是我們更加的清醒了。清醒的去辨別優劣,清醒的去欣賞電影的進步,更加清醒的凝聚屬于我們自己的精神信仰。
這些信仰中包含“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我們不愿自己被踐踏,渴望同祖國一起進步的堅定信念;我們不再一味的遵守腐朽的規則,我們要救所有人,但也不是盲目的,合適的時機我們會發出那幾顆“正義”的導彈,那是我們精神的真正獨立;冷鋒對敵人說"那是在從前“,這是我們前進的決心。
電影中還向社會提出了一個質問,冷鋒一腳踢死了那個拆遷老板,是他愚蠢,嚴重犯法,還是我們的法律應該修改了,是它錯了嗎?就像等待那件《辱母案》的判決,這是我們對這個國家改革的期盼。
《戰狼2》在緊湊劇情、精彩搏斗中拋出一個個深刻的疑問,縱然電影還有許多的不足,卻讓人趨之若鶩,像是擁有一種強大的引力,不僅是吸引著我們去觀看,甚至是吸引著我們去守護,守護什么,是觀眾“腦殘”嗎?我想并不是,這里想守護的東西很多,諸如守護一部電影的進步,守護電影人的努力,更是去守護是一種信仰,一種關乎民族精神文化的信仰,屬于新時代的信仰。我們不是只會去“挑刺”,觀眾們觀影的要求越來越高,恰是我們這個民族精神文化的幸事,一定程度是對民族精神文化的挽救與改革。
2
余秋雨先生在一篇《仰望精神信仰這座高塔》里提到,現在許多電視和圖書中會把權謀當作一種文化,大而廣之的宣揚,拍出許多宮斗戲、權謀戲,家庭鬧劇。看戲的人們也把他們當作一種知識,年輕人忙著上演辦公室爭斗,妻子忙著各種婆媳斗、小三斗,而外國人想了解一點中國文化,于是選擇簡單易懂的電視劇,最后看得瞠目結舌:中國人太可怕了,有那么多的計謀,而且還都會武功,很恐怖。
然而,我們很屈。余先生說中華文化滋養的中國人其實真的沒有欺負過誰,反倒老是被人欺負,但二戰過后,為什么世界人民對于德國的誤會遠遠少于中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精神信仰的文化被大家誤會了,戰爭過后,人們去音樂廳去聽貝多芬的交響樂,用宗教精神撫慰心靈,從不去計較貝多芬和希特勒是一個民族,因為強大的文化造成了正面效果。
如果中國人永遠把中華文化陰謀化、策略化,不管書講得有多好,電視劇拍得多好,造成的文化效果也是負面的,更不要說那些粗制濫造,質量不過關,水分還來湊熱鬧的腦殘式爭斗劇。《龍珠傳奇》過度的消費情侶博眼球,內容空洞無厘頭;《擇天記》過度消耗的顏值,讓整個屏幕呈現一句廣告:我長得帥,我活不到18歲,我要逆天改命;《楚喬傳》賣力的演員,跌宕的劇情,也挽救不了制住方注水的肉質,終于那句信仰口號成為該劇唯一美好的記憶。這不無疑是在飲鴆止渴?滿足一時的瘋狂斂財,換來的是整個信譽的丟失,和對我們優秀精神文化的破壞,就更不要去扯什么信仰了。
3
5000年博大的文化支撐,造成我們文明信仰的長久錯覺。我們不能一直摟著過去,我們需要面對現實,如果讓大家說今天的信仰精神,也許每個人給能給出自己一部分模糊的答案,卻不能說得準確而清晰,如那空心的竹子,總是心虛。而今,通過一部電影,甚至許多部優秀作品的呈現,如網劇《靈魂擺渡》、《余罪》都在以各種方式綻放著各有特色的精神文化,似乎屬于這個民族新的精神信仰已經在孕育,我們的想要去堅守的原則也在呼之欲出。
希望媒體人能制作出更多優質的作品,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文化成長負責、對我們的文化傳播負責,能真正續寫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篇章,搭建與世界有效溝通的橋梁;讓這個時代的精神文化走向成熟,給我們以更好精神力指引,懷抱溫暖,勇敢地走向遠方,辟土開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