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比堅持更重要”,顛覆了我以往的認知,甚至有些抵觸。當日更遇到“知音”——語音,難于上青天的日更便可輕松上路。
“堅持”一向是披掛大紅花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滴水穿石……堪稱經典。《南轅北轍》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方法錯誤越堅持離目的地越遠。
日更需要堅持,會遇到瓶頸,找到好的方法,即使是難以上青天,也會因為有天梯而不再難。
自從加入寫作群,才發現高手在民間。有人日更一篇,我在其中,咬著牙,硬堅持,有時懶惰,心想:上班還有雙休日呢,干嘛那么拼呢!在群里,我把自己的想法與群友交流。有一位群友說,他給自己定了一個月的計劃,每天日更三篇。因為他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利用假期有空就寫。”我說:“我一天什么也不做,也辦不到啊?何況我每天成堆的事兒等著我做,只有母親午休和晚上休息后,我才能寫。”
我想嘗試一天吧!晚上躺在床上構思,先確定寫作方向,再把故事情節回憶一遍,有了普了,第二天早上五點多開始寫作。早上寫了一篇文章,下午又寫了一篇,晚上把兩篇一字一句地敲在手機上。一天下來全身不適,可是沒有一篇滿意。因為數量多,修改就沒有那么精細。最后還是只發布了一篇,剩下一篇夭折了。
我把這次寫作經歷與那位群友交流,以討經驗,我說:“一天寫兩篇,我駕馭不了,你寫三篇是怎么做到的呢?”他說:“把要寫的內容在心里打上腹稿。再通過微信語音一字一句地錄音,轉換為漢字,修改便可。每篇文章都是上千字,這是經過四年的努力才做到的,尤其是普通話不標準,為了錄好,還專門參加普通話培訓班呢!”我聽后小有激動,慶幸自己是語文老師,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按照那位群友的方法,我關掉電視,合上手機,兩手交叉,胳膊撐著下巴,雙眼微閉,大腦思路清晰,可是語句組織不嚴密,顯得凌亂,優美詞句運用不夠準確,看來這樣堅持下去,整個下午要泡湯了。還是乖乖地拿起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在說我嗎?好像馬良賜給神筆,用了一節課的功夫妙筆生花,把手機拿過來,打開微信找到語音。清清嗓子按住說話。
這個手機不是我肚里的蛔蟲。等轉換為文字,發現標點符號反應遲鈍,有些前、后鼻音也分不清楚。刪掉再來一遍,喝口水潤潤嗓子,還是按著說話,這次轉化為文字,流利通順,偶有錯誤修改幾下便可,我長舒了口氣,如釋重負。
怎樣才能做到在頭腦里組織好語言,直接按住說話呢?首先要圍繞主題采集素材,定好大的框架,然后列個提綱,寫個題目,確定主要內容,敘述故事情節,開始按鍵說話。重在修改,反復朗讀,讀中改,改中讀,直到感動自己為止。
日更遇“知音”——語音,難于上青天的日更將是“走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