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是什么?
是喜怒不形于色?是有嚴謹的邏輯思維?是能在幼稚寶寶面前說出一通人生道理?
在我看來,成熟就是
能做到延遲滿足
可不是嗎?喜怒不形于色是延遲滿足你發脾氣的欲望;嚴謹的邏輯思維是持續思考,不急躁的給出任何結論;不沉湎于自己的人生道理也是因為自己還看不透這個世界,不滿足與現有的人生體驗。
人,越懂得節制,也就越有資格幸福。
最近看了一本書——《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
里面就詳細解析了生存本能里的即時滿足是怎么一步步禍害你,讓你越活越累,甚至深感人生絕望的。
因為人的生存本能就是要及時滿足。
就拿餓了要吃東西舉例,我是那種一有饑餓感就進食的人。但實際上,我有時候并不是真餓,只是心理上覺得應該吃了。這也是一種下意識的生存本能在操控我。
但是,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他們好像不那么貪吃,他們不會在令人垂涎的欲望下忘記節制。不是不愛美食,只是在他們看來,食物還有更多的意義,可能是儀式感,可能是生活的饋贈。
他們更尊重食物,也更懂得享受食物,他們才像是站在了是鏈頂端的王者,吃或不吃不是由于餓的恐慌引發的生存本能,而是享受生活的過程。
可嘆,我就屬于慫包那一類,我常常帶著一身對饑餓的恐慌,吃得像個身體與靈魂同樣沉重的孕婦,一邊為自己的體型抑郁暴躁,一邊渴望更多的食物撫平這些暴躁。
/(ㄒoㄒ)/~~
現在的生活日趨美好,任何基本的需求都能輕而易舉被滿足(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類不算),這就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因為生活中令人舒適的條件觸手可得,這些及時滿足的舒適感把我們調教的愈發驕縱,讓我們對不適因素卻變得越來越敏感,生存本能的耐性不斷降低。
還是說回饑餓,當你隨時都能拿到食物解決需求。下次就更會變本加厲的尋求更快的解決辦法。
最后就會進入“嗯,想吃——吃——又想吃——更快的想吃——吃”這樣的死循環。直到對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力都感到絕望。
上面都拿吃在說事,但生活里被這樣“及時滿足”趕著走上不歸路的情況很多:
比如工作壓力大,你轉而從看電視尋求緩解恐懼,但是這樣的恐懼是無法被解決的,你只能在更大工作壓力和恐懼支配下更沉溺于電視,慢慢的生活就變得更混亂,因為你工作壓力不斷增加,而你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你自己的自責和恐懼又更加深。以此循環,直墜深淵,也許還會引起其他的身體或心理不適。
說了這么多,我們怎么才能掙脫即時滿足的本能的綁架,逃出生天?
KEEP的廣告已經告訴我們了:
想辦法延緩或減少對及時滿足感的獲得。比如當你感覺到饑餓的時候,可以嘗試多等一段時間再去吃東西,反復提醒自己這個需求一定要滿足嗎?一定要現在滿足嗎?
我一直相信,人不止靈魂有意識,肉體也一套自有的行事邏輯,堅持21天,讓你的身體也感受到那種自律的從容不迫,它對及時滿足的焦慮也會有所下降了。
人會按心意辦事,動物才屈從本能
嗯~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女子,我也要堅持21天,對饑餓愛答不理一回。